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昆明理工大学“一对一”促就业 校企合作成亮点

2014年05月14日 1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昆明5月14日电 (王艳龙)“换签第二份就业协议时,我征询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就业指导教育还挺有价值的。”昆明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李可对学校“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4年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满意,因为,这指导自己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时下2014年毕业季悄然到来,即将走出校门的李可再次获得了一份南方电网的工作。面对已签长江电力的就业协议,他感到一丝丝“幸福选择的痛苦”,但当征询专业指导老师和就业指导教师意见后,他选择与南方电网签约。

  “我第一份协议去年9月份就拿到了,算是最早一批敲定工作的。”李可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但他们专业热能方向已经全部签约(除了读研者),水电方向稍晚点,但大多数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

  在李可看来,就业是双向选择,企业会更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他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但贯穿4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专业就业指导老师指导,以及学校教授的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也是他轻松拿下几份协议的重要因素。

  “校级层面大力推行质量提升、市场拓展、信息快递、生涯教育、创业引领、特色项目六套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合拳’,全方位推进了学生就业。”昆明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陶军说,为推动就业,学校开展了“一对一”分类指导、辅导,每年划拨学生学费1.2%作为就业专项经费;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推荐毕业生,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推行就业在学院年度绩效考核中“一票否决制”,实行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对排名靠后专业实行黄牌预警;拓展渠道,促进多元化就业,使用短信、微博、微信、QQ向学生推送就业信息,广泛邀请企业到校开展各种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我们邀请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达到8:1左右。”

  事实上,除了学校层面就业措施外,该校各个学院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具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索就业子市场,建筑工程学院全方位打造“12580”服务品牌,城市学院探索高职本科就业新模式,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建立就业导师加专业指导教师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协作的“三师”就业制,构建全员化就业工作机制推就业,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借助学院校友力量促进学生就业。

  “我们推行子市场计划以后,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都有上升。”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祖来说,他们将企业进行分类,找出单位需求,然后对学生学籍、兴趣爱好、就业意向等进行归类,开展针对性介绍、帮助指导,鼓励云南籍学生外出就业,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努力达到学生、家长、社会满意。

  该校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刚表示,学院培养的是知行并重的“灰领”人才,在培养上重视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累计时间至少1年,教学突出理实一体化,使毕业生既有学历又有能力,既有技术又有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率。目前,该院今年毕业生签约率已经近80%。

  陶军介绍,通过努力,该校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但这也与该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密不可分。学校实现了“质量工程”专业全覆盖,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生涯教育,构建校企联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推出“第二校园经历”、开设“东盟试点班”,推进“订单式”培养,重视企业合作和企业需求。“校企合作也是们就业的一大亮点。”

  2014年,云南省有15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昆明理工大学是云南省毕业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今年该校有毕业生9379人。

  陶军表示,除了学校该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就业外,学生也应该改变“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努力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岗位。(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