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名师讲解高考临战应对策略:学习审题现在不晚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5月15日 09:1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语文】 时间紧迫,掌握方法再读点书

  廖飞 建平中学高级教师

  时至五月中旬,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此时按板块整理知识体系、分类逐项组织语文高考复习,当是比较有实效的复习策略。

  上海高考体例框架分为阅读部分(80分)与写作部分(70分)两大板块,其中“阅读”又细分为六个小板块:现代文(一)、(二),古代诗词默写,古代诗词赏析,文言文(一)、(二),从这六个板块全面考察考生对各种文本的解读欣赏能力与文学文化积累水平。

  就语文“阅读”板块的复习备考而言,建议考生要结合语文高考特点与自己的实际,按文体分类,有条不紊组织推进个人语文“阅读”部分的复习计划,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高考阅读文本选配的框架结构,有意识熟悉各板块的不同文体近三年高考阅读部分各版块(默写除外)的选文类型汇总如下(请参考文末图表):

  从表中可见,上海高考语文阅读板块选文配置,大体还是有规律可循:

  两篇现代文的选文配置格局:体裁上看,非文学类/文学类;内容上看,有文化品位的学术论说文或文学评论/有个性特点的怀旧或乡土文学。

  诗歌赏析板块:古体诗、近体格律诗、词曲都可用作阅读材料,赏析点也很灵活多样。

  两篇文言文配置格局:史传文学/文言小品。

  二、明确各文体考点范围,全面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做各文体语段练习时,要建立考点意识,面对一道道考题能迅速、明确地判定这些题目所对应的考点内容。不同的语体文各有具体考点,复习时要按文体分类整理各语体文基本常识。

  1.现代文(一)的基本考点

  现代文(一)选文类型都是非文学类的实用文体,它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口语语体(如访谈、演讲)。建议选读一些社科类专题学术论文、地理文化介绍、科技说明文、专题访谈、演讲辞等文章,熟悉这些文体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等。

  非文学类语体文涉及的基本考点内容如下:

  词语语境含义理解段意(观点、要点)概括文本信息把握(即信息筛选与整合。如:推介词;广播稿)

  文章逻辑结构分析(段落关系、材料作用)

  手法表达效果分析(如:十种说明方法、五大论证方法)

  拓展运用(续写、仿写、缩写、描写、评述……)

  文体语言要求或效果(如平实与生动说明;议论文常用感叹句、反问句突出感情倾向性或加强鼓动效果)特别提醒注意口语语体特点(即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口语化、鼓动性、针对性

  2.现代文(二)的基本考点如下:

  现代文(二)属于文学类选文,可以选取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涉及的考点如下:

  修辞效果(12种修辞)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选材用意(结构作用与表意作用)表现手法赏析(要归类复习不同文学体裁特有的表现手法,如:留白、虚实、对比、抑扬、衬托、联想、象征、悬念、伏笔……)

  文学常识(中外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等,如:叙述、抒情、描写、视角、线索、结构、风格、意象、意境……)

  经典文化常识语言品味鉴赏(词语、句子含义、蕴含的思想感情、潜台词言外意等)主旨、内容概括思想感情评价3.古代诗词赏析基本考点:

  体裁与题材分类、诗人字号流派作品风格、诗词格律常识、写景角度、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意象、情境)、诗眼赏析、思想感情评价等。

  4.文言文(一)史传文学基本考点

  侧重考察文言文基础知识(常见实词解释(通假字、古今词、多义词、活用)、常见虚词用法、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史传文学常识、故事情节、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概括与评价、史实材料写作意图理解等。文言文是基本功,建议每天要用白话直接通篇认读一则史传文段,强化语感。

  5.文言文(二)基本考点

  文言文(二)选文属于文言小品类,常见有“记”(志)、“说”、“序”、“论”、“疏”、“书”、“赋”等文体,要了解这些文体的基本常识,每类选读一些文段,以熟悉文体。特别是古代史论、文论、诗论等文体比较难懂,需要多读一些语段,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

  文言文(二)侧重考察内涵把握与艺术欣赏:内容概括、句意理解、观点分析评价、各文言小品常识、写作方法赏析等。

  三、熟练运用阅读的基本解题方法阅读解题时,知人论世、分而析之、信息范围、文本说话、要点意识,都是很有效的阅读解题方法,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漏读、误读信息,提高文本阅读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深刻性。

【编辑:刘艳】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