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上学去网吧”的“野草莓”路在何方

2014年05月28日 08:4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少年遭围殴案”发生地北京市朝阳区奶西村,和众多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乡村一样,在这个村子里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以及他们的孩子。父母白天外出工作,无暇顾及他们。离开学校,男孩子基本都去网吧,无所事事地等待工作,这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5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奶西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却因为“少年遭围殴案”成为舆论焦点。面对这样的失范现象,公众通常都会惊诧不已,从法律、文明、社会心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口诛笔伐。然而,如果我们光感慨几句、惊叹两声,除了满足自身的道德虚骄之外,往往于事无补。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关注这些青少年的生存生态,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一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教育改变命运的周期变长、相关度降低,农民工子弟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人生出彩”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弟在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上存在缺失和短板,导致他们精神苍白,难以看到人生的光亮和希望,“少年遭围殴案”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农民工子弟的精神文化也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农民工子弟的人生,才会有更多光亮和希望。 (杨朝清)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