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信成功学,无是非观

2014年05月29日 10:3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据媒体报道,在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中,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一名学生盗用多人名义,“占坑”100多个,报考达州市投资促进局。被盗信息的包括该生所在班级同学,还有勤工俭学收集到的身份。

  一个公务员岗位,总共140多人报考,其中100多人是被盗用的假报名。强大的报考阵容,很可能会吓阻其他想报名的人。这样,竞争性就降低了。那些被盗用了信息的人,当然不会出现在考场上,于是这个岗位将出现100多个因为缺考而产生的0分,盗名者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这个案件,可以为破译前几天云南公考大面积0 分提供线索。云南昆明的公考中,有一个岗位23人报考22人0 分的,有35人报考33人0分的,有22人报考19人0分的。对此,组织考试的部门说正常,违规就会记0 分;主管考试的部门说,大面积0分是缺考。他们都在强调无异常。

  媒体还回顾,2009年昆明就出现了公考中盗用信息的情况。当时,云南人事考试中心称,报名是网络自动审核信息,审核通过后不能更改,被盗用了也没法。这回四川仍称报考资格是电脑审核,若非有报案,有警方查实,大概公考还是照常进行,“被盗用了也没法”。

  就像工程招标中的“围标”一样,公考中的“围考”可能已经成了一种非个别的现象。但主持公考的机关却似乎“后知后觉”。说起来,公考是个很正经的事情,但主持考试的诸公在堵塞漏洞上做了些什么?

  现在,四川盗用他人信息报名公考的学生,已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但这名学生获取他人信息的途径,一是同班同学的通讯录,二是勤工俭学中获得的资料,都难说非法。非法的是对他人信息的使用,但现在还没有相应罪名,是否应考虑增加?

  盗用他人信息报考的学生是要刷报名人数增加报考比例、减少竞争压力,但她是“无意间”“听说”,“于是”就做了的。这几个词用得真妙。这名学生的母校则表示,该生“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她就是一念之差,没想到犯了法,还是法制意识淡薄”。

  这些信息的透露,自然宅心仁厚,学生娃娃嘛,还是要避免过于苛责。这我同意。但事情也不能轻描淡写。盗用他人信息去获得非法利益,是非立判,而这名学生“于是”就做了。这显然属于“信成功学,无是非观”。学校重“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出事了怪“一念之差”、“法制意识淡薄”,根本无须有是非判断,只须看法律上有无后果。学生为什么“信成功学,无是非观”呢?不是没有根由的。

  现下,“信成功学,无是非观”并不鲜见。学校不是这种价值的唯一生产线,应该警惕的是,学校不仅进行这种价值的现实生产,而且在量产它的社会化未来。

  (刘洪波)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