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回应“吓三跳”是全社会的一道题

2014年06月09日 10:0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的一条“吓三跳”微博引起热议:“(来苏州参加)世界语言大会,一出车站,几个苏州大学志愿者便吓我三跳:你们是开会的吗?吓我一跳;你叫什么,自己在这儿找(递过一张纸),吓我二跳;在这儿等吧,还有两个呢,吓我三跳。不怪孩子们,怪大人,怪家庭,怪学校。汉语美之一在于谦辞敬语以表彬彬有礼,修养得度。大学呵,不怕无大师,怕无汉语之魅!”(6月7日扬子晚报)

  作为有着近200万微博粉丝的意见领袖,王旭明的这番话引起较大关注和争议是可以想见的。如果王旭明所言非虚,在世界语言大会会场之外,汉语言运用遭遇如此一幕,难免让人有些尴尬。类似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鲜见,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忧思: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我们应当怎样向下一代传递汉语之魅、礼仪之邦之美?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反思却未能如愿展开。迄今为止的种种争议,始终是在“外部人群”展开——这其中虽然不乏当事高校的师生,但他们参与讨论时的身份均为个人。自始至终,无论是当事的志愿者及其管理者,还是校方,抑或是大会的组织者,对此都未置一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下车伊始即遭遇有欠礼貌的接待,对此,哪怕出于礼貌,当事的另一方(主要是会务部门)都不妨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如不确则澄清事实,如属实则表达歉意。保持沉默,容易使自己遭到舆论的“缺席审判”,而且可能伤及自身的公众形象,进而还可能丧失了一次认真反思的机会。

  任凭外界议论纷纷,不辩解不回应,这当中可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但在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舆论场上的“躲猫猫”心态。近日广受热议的高考作文命题,堪称又一显例。年年作文,年年吐槽,其中不乏许多知名人士的尖锐批评,话锋直指命题单位和考试组织部门。但是,公众何曾见过有谁出来应答一声,做一点解释与沟通的工作?没有,从来没有,哪怕是一句“感谢关注”。正因此,公众的不解和抱怨年年如期而至。其实,高考作文命题是件非常专业的工作,坊间的批评常常不得要领,存在不少误解,这种时候就需要有关人士出来“科普”一下,正本清源、消解误会。在我看来,许多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其实并无不妥,相反却可圈可点,但却不幸被舆论扣上“最奇葩”之类的帽子,实在冤枉。有“冤”而不得伸,怪谁?

  对广为公众关切之事做出积极而负责任的回应,不仅是一种智慧,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职责。这样的回应,也许不能马上冰释误会、化解矛盾,但它至少展现了一种勇于面对的态度。能面对,方能给人以解决问题的期待;有回应,才可能继续展开对话、达成共识。回应诸如“吓三跳”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全社会的一道题。我很赞成王旭明在“吓三跳”争议后在微博发表的看法:“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明、进步和开放之标志,绕不过、躲不了,只有积极面对。当下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官民对话不够、医患对话不畅、师生对话不足、长幼对话不妥等。总之,社会不同群体间对话内容、机制、方法和手段都有待改进和完善。学习对话吧,开辟新生活。”当然,更希望年轻人在对话、在反思中有所体悟,有所收获。(左中甫)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