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诞生首届毕业生

2014年07月24日 10:0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昨天从市总工会获悉,2011年启动的“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诞生首届毕业生,126名农民工完成两年半的大学课程,拿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科毕业证,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学生。这个得来不易的大学学历将成为他们今后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或职业晋升的“敲门砖”。

  学费补助最高达6000元

  2011年,本市启动“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该计划面向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工作表现优秀的农业户籍人员。市总工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额度的学费资助,最高补助额度6000元。

  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继续教育部主任李习锋介绍,该计划启动后,首次招生就吸引了近200名农民工报考,经过全国成人高考,择优录取了140人。两年半的学习时间里,农民工大学生利用周末学习了21门专业课,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学,最终126人通过了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国民教育序列的大专毕业证书。其中,有12人达到“优秀”。

  日前,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为126名农民工举行了毕业典礼。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40岁,最小的只有20岁,分别来自环卫、建筑、公交以及出租车等多个行业,还有一些非公企业职工。据介绍,这些农民工均工作在基层岗位,工作表现优秀,且有一定文化基础。

  目前在读农民工达580余人

  “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启动时,市总工会曾对30家来京施工劳务企业的近50个建筑工地实地调研,确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助推计划”的首个专业。首届毕业生均毕业于这一专业。去年,市总工会又根据学员需求,增加酒店管理、工程造价等16个专业。

  据了解,“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也逐年扩大招生规模,2013年招生270余人,2014年招生310余人,目前在校生达580余人。

  由于市总工会的资助,学费已不再是农民工学习的最大困难。李习锋说,学员最大的困难是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冲突。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出台了学习、请假管理制度,如果学员各课程的出勤率未能达到三分之二,则无法参加课程考核,学生每学期无故旷课超过三次,就将失去学费减免资格。

  虽然,职工大学已将课程尽量安排至周末,但仍难免与农民工的工作发生冲突。参加学习的农民工来自不同行业,均在基层岗位工作,有些单位实行的是24小时“三班倒”“四班倒”工作制,他们经常需要和同事换班,以不缺席课程。

  为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职工大学课程很紧,一天要上8节课,最多的时候甚至要上12节课,从早上8时30分一直到晚上7时30分。

  助推计划将连续开展五年

  建筑造价师、监理师、评估师等多个岗位,必须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才能持证上岗,而学历文凭是考取资格证书的前提。农民工大学生获得的大专学历,将为今后获取职业资格以及职业晋升增加筹码。

  据了解,助推计划是全面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和《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启动后,连续开展五年。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通过为农民工大学生缴纳学杂费用、调整工作时间、给予学习指导等多种激励措施,支持他们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在全国3.21亿名职工中,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为1.59亿人,这一群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43年,没有技术等级的工人高达70%以上。市总工会通过“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资助农民工读大学,将有效提升农民工文化、技术素质。

  新闻人物

  从没落过一堂课

  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盛夏三伏,每个周六,韩飞云5时50分就要起床,比平时上班起得还早,他要赶着去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上课。

  韩飞云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做模型设计,是首批农民工大学生之一。2011年,他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中看到“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正在招生,当时已经37岁的他立刻给招生办打电话咨询。

  对于一个已经扔下课本近20年的人来说,重新复习考大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每天上下班,韩飞云往返于南五环和北四环之间,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成了流动“自习室”。车身摇摆,乘客拥挤,但韩飞云脑中只有公式和单词。

  女儿生病了,她求爸爸在家陪伴,别去上课了。韩飞云红着眼圈摇摇头,还是把她送到附近的老乡家。

  入学时,韩飞云已经39岁,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家庭负担很重。刚开始没人相信他能坚持下来,但他始终没落过一堂课,而且门门功课都在85分以上,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我还要续本”

  郑九阳,35岁。上大学一直是他的梦想。

  14年前高考前夕,家庭遇到变故,他不得不告别学校,从河北老家来京打工。在工地当小工、医院做护工……北漂生活很艰辛,但他一直没忘记上大学的念头。

  2011年的一天,郑九阳在报纸上看到“助推计划”,赶紧动员弟弟一同报名参加考试。

  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职工大学,还当上了班长。“能上大学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值得坚持。”郑九阳说,拿到毕业证,大大提升了他的自信心。“8月再去报名续本,有学历,才会有更大的舞台。”他说。记者 袁京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