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解聘”教师遭反对 重研轻教需转型

2014年07月29日 15:21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热议。方艳华被转岗的消息被外文系2011届学生庞博偶然获知,随后她发起请愿。五天里,帮助方艳华请愿留任的毕业生来信有50多封。(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打破教师终身制,要建立起教师退出机制,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潜力与活力。如今清华大学确有“退出制”,按理说,这是一种进步。可为何这样的“退出制”引来的不是点赞,而是学生的反对、公众的质疑?要审视这个问题,不妨先来看一下这两位老师。方艳华老师,被不少毕业生亲切地称之为“小方姐姐”,她的英文写作课在清华的知名度很高,甚至有学生评论其课堂为“思想自由碰撞、激发火花的地方。”这样的老师被转岗,有50多名毕业生来信请愿留任便不足为奇。至于闫浩老师,他的微积分习题课在清华同样赫赫有名,他被学生称为“清华第一助教”,学生评价其为“少有的教书教得好的老师。”可以说,这些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他们的非自愿离开,必然会遭遇舆论的质疑。

  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也在践行着师者内涵,这样的好老师,清华为何不再续聘呢?因为清华1994年就出台了非升即走政策,后来转变为非升即转。这项政策的本意是好的,就是要督促教师更加“上进”,但的确也有误区,那就是“唯科研能力是论”。而考查教师的科研能力,又陷入“唯论文是论”的尴尬境地。据记者查询,近5年来,方艳华和闫浩均未有论文发表。在当前的评价机制下,两位老师被“解聘”,的确是有据可依。

  不过,有据可依并不等于合情合理。不可否认,对一名教师而言,科研能力很重要,但教学能力就不重要么?显然不是的。不过遗憾的是,类似清华这样“重研轻教”的高校的确不少。但是,浙江大学却为这些高校树立了一个理性客观的范本——该校设立了一笔教学促进津贴,一年预算2000万元,作为对专注于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奖励。事实上,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非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完全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

  简言之,清华大学“解聘”教师遭网友和学生的反对,再次见证“重研轻教”需要转型了,这不仅是民意的呼声,更是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的必须。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除却对科研能力的认定外,教学能力的认定、学生的认可等,都应该包含在内。毕竟,一名好教师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的,他既可以是科研上的好老师,也可以是教学上的好老师,更可以是学生生活上的好老师。因而,希望清华解聘老师遭反对能给各大高校带来警醒,让改变“重研轻教”迎来契机,如此,才是此事带来的最大启示。(龙敏飞)

【编辑:刘艳】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