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把重视体育落到实处

2014年07月31日 09: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教育部长袁贵仁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必考课。(相关报道见B1版)

  如果教育部部长的话真能贯彻落实,那无疑是一件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的好事。可问题是,这些规定能得到落实吗?不要看部长的语气很严厉,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很多“务必”最后都变为不必,很多严禁都变为有禁不止。

  先不要想着增加体育课的时间,能确保眼下的体育课已经不错了。多年前,教育部就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请问有多少学校落实了?对于不落实的学校,有谁去追究责任?还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相应的场地,也无体育师资,这本就是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可问责者就是地方部门。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的升学评价体系之下,凡是与高考无关的科目都被边缘化。对此,教育部门准备把体育科目纳入高考,希望以此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这实质解决不了问题,首先,体育科目的分值能占多少分?权衡各方利益,最终可能就是二三十分,所有学生的体育分数很可能就差一两分;其次,谁来确保体育测试的公平公正?众所周知,体育特长加分是高考加分造假的重灾区,如果行政部门组织考试的机制不变,出现在体育特长加分中的问题,会出现在高考体育中;再次,针对体育测试,会不会出现新的应试?学生平时不练,到了考试时才突击训练?如果体育高考就考跑步、游泳等,而不关注学生平时锻炼和在学校运动队中的表现,把体育纳入高考,除增加学生应试的负担外,并无益于提高学生体质。很可能因造假严重而沦为鸡肋,犹如现在的高考加分。

  如果真重视学生体育,教育部门应反思体育不被重视的根源。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恰来自政府。其一,由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师资开展体育活动。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我国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仅51.44%,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2.13%。体育教师的缺口更为惊人。

  其二,由于高考制度用分数评价学生,各级地方政府还把高考作为重要的办学政绩,因此,体育、艺术总是说起来重要,但在现实中一点也不重要。就是实行体育会考,规定不合格者不得高考,其结果必然是所有学生都会及格,如果一名高考科目成绩优异的学生,体育测试不合格,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会想办法让其合格。——高分、状元、名校是地方政府实打实的教育政绩。

  所以,要让学校重视体育,不是政府部门发文要求学校做什么,而是政府部门要检讨自己该做什么。一方面,应该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让每所学校,包括乡村学校有足够的场地和师资开展体育运动,如果不保障体育场地和师资,要追究政府部门的责任。

  另一方面,必须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转变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绩观。要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努力推进以政府放权为核心的高考改革,探索考试招生分离、学校自主招生的新高考制度,只有如此,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摆脱考什么才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学校才能获得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从育分转向育人。在一所育分的学校,体育不被重视,体育课时间被挤占十分正常,而在一所育人的学校,所有与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关的内容,都会被重视,这其实是对一所学校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除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外,不得再干扰学校办学,而是把自主权交给学校,为每所学校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环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并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兴趣。(上海教师 熊丙奇)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