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能以“实用主义”名义删除古诗

2014年08月27日 13:50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上海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新课本删掉了旧版的全部8首古诗,同时课文从45篇缩减为40篇,识字量和写字量因此比原来减少16%和45%。这次修订,源于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普陀区洵阳小学校长朱乃楣提交的《关于“切实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建议》提案。

  任何一次改变,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争议,但唯有不断地改变,才能对这样的不完美加以修正。但,显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抱着这种长远的心态,去理解、接受这样的改变。网友评论中,充斥着略显着急和偏激的“弹”“赞”,而教育的危机,正是暗藏在这样的心态后面。

  有“弹”者,动辄焦虑,片面担心这是对古诗教育的全盘否定。这些人对教材及学校教育依赖甚深,他们甚至没有看完新闻全文,被删的8首古诗其实仍在听力教材之列,以保证孩子们“无负担欣赏”;他们更没有用心理解,在时下倚重的“兴趣阅读”教育延伸中,“诗”毫无疑问仍拥有一席之地。但凡未入学的低龄儿童,牙牙学语时都会念几首古诗,足见朗朗上口的古诗对儿童并不全是“障碍”。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而当代诗人欧阳江河也说过,诗歌有两个文本:一个是声音文本,一个是文字文本。这就是此次教材变动的意义:去除生涩的文本,保留生动的声音阅读。诗歌没有因删除死去,诗歌的价值,只是换一种方式更好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种改变,也不失为一种传承。

  至于有“赞”者,特别是高呼毫无实用的古诗早该删除者,则充满粗暴。这种论调,根本不在乎中国文化对国人的精神价值,甚至连对当今国学热潮下“精神空乏”的现实都缺乏起码的体察和关照。这种以“实用”的名义来否定诗歌的价值,倒是蛮符合当下教育走不出的功利和短视之歧途。实用主义这个词,来源于西方,却在中国变形。同样以实际效果为最高目标,但西方实用主义着眼长远,并不否定精神价值。而中国式实用主义,要的却是最直接应用,最短期功效,以及立竿见影的回报。正是这种功利主义的土壤,才总滋生出“读书有没有用”以及“诗歌有没有价值”等奇谈怪论。

  正是无法根除中国式实用主义的影响,高喊“减负”的中国教育,其多数初衷良好的改变,都像上述简单“弹赞”一样,在人们的变形理解中,动作变形,效果变形。最大的恶果,莫过于素质教育为名的“兴趣培养”,因为不尊重孩子的个体选择,正在恶变成孩子们新的重负。被教材“松绑”的孩子们,刚出虎口,又进狼窝。这种“中国式实用主义”的阴影,才真正值得焦虑。

  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说,读诗的人一定比不读诗的人这一生更幸福。那些中国式实用主义者们,一定看不到这种幸福的价值。(曾茜 成都)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