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盘点:这些年语文课本里被删掉的古代经典

2014年09月11日 11:17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核心提示

  为何要删?

  对于为何要删除8首古诗,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回应说,“以往在课堂学习古诗时,学生不仅要面对生字,还要学习大量文学背景知识。”他举例说道,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学生就要接触到鹳、涣等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往往还会补充不少关于朝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文史知识,家长也往往会让孩子进行背诵、默写,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如今古诗从课本转移到磁带,就是为了让学生不用费力认字,而是通过优美的诵读,领略古诗的音韵美。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成都商报记者整理了近年来出现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语文教材对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删除情况。从整体来看,不存在对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大规模删除,一些版本做出了调整,有的是替换,有的甚至是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来,出现了多套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相配套的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版”;北师大出版社的“北师大版”、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鲁人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粤教版”等。一些版本中被删去的古代诗词和散文,在另一些版本中还得以保存。

  

  8首古诗退出课本

  今年9月,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中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在家长圈和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不少网友在为这项减负举措叫好的同时,也质疑“为何不让小学生学古诗”。

  其后,上海市教委回应,8首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但在小学一年级的听力磁带中仍保留了这8首古诗。

  “消失”的8首诗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唐代诗人贾岛

  释义: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之情。同时,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释义:前两句写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得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两句,常被引用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也被认为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

  释义: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形象逼真,没有一个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代表作。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唐代诗人王维

  释义: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世间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释义:这首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小句。后四句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佳作。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

  释义:这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至有“南荒”之称的永州,柳宗元就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宋代诗人王安石

  释义:这首诗看似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他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唐代诗人李绅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这些名篇也退出了

  《孔雀东南飞》被撤掉

  并非因为涉及爱情

  据青年周末报道,2007年,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其中,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

  对这次教材调整,该教材编委薛川东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在他们看来,被撤掉的《孔雀东南飞》,虽然讲的是夫妻的爱情故事,但主要还是在表现对封建家长专制的反抗。撤掉这篇古文,并不是因为它涉及爱情,薛川东说,在他们的编写过程中,这一点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许多表现爱情的作品文学性都很高,跟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违背。

  而替补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05年的“人教版”语文就选过,北京版的编委们认为这是当代诗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应该入选。

  同时被撤的蒲松龄经典短篇故事《促织》,讲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弊端,虽然也有玄幻情节,但现实主义更浓厚一些,不是最能表现《聊斋志异》特色的作品,所以《促织》被富有鬼魂意味的《聂小倩》替换掉,“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蒲松龄超人的想象力”。

  在这次教材调整中,在中外当代作品增加的同时,近现代和古代作品的量则相对减少。《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完整的古文名篇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从一些名篇中选取小段,附在每个单元后面的单元作业“文言积累”部分,让学生通过这种办法熟悉古文。

  “勾践”被“荆轲”取代

  “让学生接受人文教育”

  2009年,据云南信息报报道,从当年9月1日开始,云南省高中课改正式启动。高中入学新生手中,一次性拿到了两本语文教科书。记者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发现,新教材不仅薄了轻了好看了,一些沿用了多年的课文也改了。

  其中古代散文的变动是,《荆轲刺秦王》取代了《勾践灭吴》。玉溪一中语文老师刘传实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这两篇文章时代背景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主人公一为君王,一为刺客。刺客,在当时属于下层民众,可说是不入流的人。史书为这样的人物立传,学生们学起来也能接受一种人文教育。

  2013年,据河南商报报道,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其中,被删掉的古文有蒲松龄的《山市》,增加的古文有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北京小学明年

  将新增十余篇

  古典诗词

  昨日上午,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向记者表示,她非常赞同总书记“要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的观点。从明年9月起,由她负责主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她还提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新版的语文教材里都增加了古代经典诗词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和《百家姓》等”。任翔谈到,小学生主要是释记这些内容。“如春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等,我们都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加入教材。”她认为,要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让孩子感受音韵的美,“古诗词的韵律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非常有益”。此外,以后高考也会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所以从小就要打好古诗文的基础”。

  另外,据广州日报报道,2010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中,古代诗文新增了诸如柳永的《望海潮》、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的《水龙吟》、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作品。同年,广州版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兰亭序》。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成都商报首席记者潘媛 综合法制晚报)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