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家1年5赴贵州山区助学 带回数百贫困生信息

2014年09月16日 16:01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潘焕军(左边戴眼镜者)和贵州大德小学孩子们在一起。 赵惠 摄
潘焕军(左边戴眼镜者)和贵州大德小学孩子们在一起。 赵惠 摄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窖镇,位于黔滇交界处,四面高山环绕,平均海拔1680米。潘焕军一步步艰难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任由山间晨露打湿了裤脚。他不是“徐霞客式”的旅行家,他是一位爱心助学人士,踏破铁鞋只为圆山区贫困少年的求学梦。

  百转千回助学路

  “今天,按计划还要走访10多名贫困学生。”电话那端,忙着赶路的潘焕军喘得厉害。从早上6时多从普安县城出发,他的脚步还未停下。快点,再快点,想起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他就再三告诉自己,不能停下。

  一天60多个孩子的家访量,并不是小数目,更何况孩子们的家分散在离县城约60公里远的大山深处。“最远的一家,我走了整整1个小时10分钟的山路。”潘焕军告诉记者,他的笑声有些疲惫,也充满着欣喜。

  这已是近一年来他第5次前往贵州,为的是走访手头150名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前,潘焕军已先后带回多所学校300多名贫困学子的信息。

  探访之路崎岖难行,而寻找贫困学子的助学路,潘焕军也是一路曲折。40多岁的潘焕军,下海创业,现为宁波市三得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两年前,他经介绍,资助了甘肃的3名小学生。“这些微小的帮助,对于贫困孩子来说,很可能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受益,潘焕军的目光落在了黔西北的这片深山上。

  去年10月,潘焕军联系上贵州助学促进会和当地媒体的热心记者,希望他们牵线搭桥。1个半月后,正当潘焕军兴奋地订好机票,备好30多箱爱心物资的时候,当地政府却因各种原因拒绝了助学活动。几经曲折,贵州纳雍县昆寨乡终于成了潘焕军助学的第一站。

  少田缺水,没有植被覆盖的大山就像孩子们亟待知识播撒的稚嫩心灵。“我想,我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无论多难,都不会放弃。”山区的信号时断时续,潘焕军的助学心坚定不移。

  脚踏实地为公益

  “潘先生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每次来水都顾不上喝,就急着去走访了。”纳雍县昆寨乡民族学校的饶校长这样说。

  走访,是潘焕军助学路上的一个关键词,也是他平均每两个月赴贵州的主要功课。“老潘,你又不是招员工,怎么资助孩子还要走访、面试呢?”朋友们对潘焕军的走访并不理解,但他有着自己的主意。“大家的爱心很宝贵,我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爱心用在刀刃上!”

  对资助对象,老潘有着自己的“五行二否”标准。孤儿家庭、单亲家庭、家人长期卧病、家人丧失劳动力、年收入1万元以下家庭,只要满足一项的孩子,都可以得到资助。而父母在外打工、收入尚可和已接受资助的孩子则不在资助名单上。潘焕军还确定了不同的助学办法: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以物资为主,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则主要发放助学金。

  这次贵州之行,潘焕军手中那份150多个孩子的名单并不是随意筛选。“这份名单我让他们修改了两次。”潘焕军告诉记者,登记表格起初的填写状况他并不满意,“邮编、在校表现、家庭情况总是有遗漏,或者写得太简单。”

  3天的走访结束后,潘焕军又让3所学校中的1所重新修改了资助名单。“老师错解了我的意思,他们的标准是‘优秀学生优先’,但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困难。”老潘说,他想把获得资助的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孩子。他的资助名单没有名额的上限,“符合的孩子有多少,我就资助多少。”

  “宁波好人潘叔叔”,这是贵州大山里的孩子给他起的别名。老潘说他喜欢这个名字,但他更懂得不能辜负孩子们的期望。

  爱心团队齐助力

  一家酒店负责餐饮的杜总,是潘焕军多年的朋友。她告诉记者,每次到了该给受助学生寄送钱物的前几天,老潘总是会及时提醒朋友,生怕大家忘了。助学之路,潘焕军并非一人孑然独行。

  第一次贵州之行,潘焕军挑选出37名贫困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并承诺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同时,他还带回了200多名贫困学生的名单。

  公司年会上,一面40米长、3米高的爱心墙夺人眼球,200多名贫困学生的个人资料整齐地张贴在墙面上,不到一个小时,这些贫困学子就被参会人员全部“抢走”。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了贵州助学的“潘家军”,潘焕军为此特意组建了两个爱心助学微信群。在这里齐聚的170多位爱心人士,共资助了340多名贵州贫困学子。

  信任是爱心事业的基石。为了让每位爱心人士跟踪爱心的流向,潘焕军为贵州学校负责资助对接的老师每人配备了智能手机,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微信。每当收到资助的钱物,潘焕军就会让老师用手机拍下图片,发送到微信群。“助学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我作为发起人,更应该让爱心账目清楚明了。”

  这几日,宁波市公安局的一位民警和两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也加入到了这个团队中。欢喜之余,老潘更坚定了公益助学的信念。

  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边城雨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