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洽谈会遇“粥多僧少”尴尬

2014年09月28日 09:1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招聘会现场观望的多。杨甜子 摄

  700多个用人岗位“虚位以待”,进场的却不足100人。昨天上午的“201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洽谈会”遭遇了“粥多僧少”的尴尬。记者从南京市人社部门了解到,在8243名南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尚有1111人没能找到“下家”。但在洽谈会的现场,绝大多数学生却依然在“观望”,而且开出的条件让不少用人单位连连摇头。“月薪3000元以上,要有双休,不能加班,不能经常出差,工作地点还要离家近。学生们对工作的期望值实在是太高了!”一家IT企业的招聘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

  用人单位带足岗位诚意招聘

  “我们是一家集研发、运营、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类公司。今天带了19个招聘‘指标’来,希望能够招到理想的人才。”南京普而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展位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招聘会开始到现在,先后面试过好几个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但学生表现得都比较内向。“有三个一起来的小伙子让我印象挺深,一个小伙子坐着在填报名表,另外两个就远远地站在一边。我希望他们也能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谁知道站着的两位却指着坐着填表的学生告诉我,‘他了解了就行了。’”

  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展板上,记者发现,该单位的招新计划也多达21人。“公司准备扩大规模,所以我们今天想要招到销售顾问、储备干部、分析师助理、理财专员等,开出的薪水都在4000元以上。”虽然希望能通过高薪吸引优秀的人才,但洽谈会现场的学生却并不“买账”,“做销售会不会有指标?完不成怎么办?”一位男生在该公司门前背着手转悠了好几圈,最终还是决定放弃。

  记者了解到,昨天的洽谈会是南京市、区人社部门联办的首次就业服务活动,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大洋百货有限公司、夏普电子研发(南京)有限公司等60多家单位提供了机械、电子、财会、行政、英语等就业和见习岗位共计700多个。但到场的学生却不足100人。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不够实际

  于是,昨天的就业见习洽谈会便出现了这样的尴尬,一面是“扩容”的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增加,一面却是毕业生们不急不慢地“观望”。某高校毕业生李东(化名)一份简历都没有带,空着手来到了洽谈会现场。“我今天就是来看看,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我就继续找。”李东告诉记者,自己理想的工作是“按时上下班,周末双休,月薪4000元以上”,最好还得离家近一些。“我是男生,将来是要照顾父母,要养家的。”

  南京某校的毕业生小王是昨天“观望”群体中的一员。“爸妈希望我的工作地点能离家近一点,这样不要租房子,我自己也希望最好能有双休,工资准备要3000元。”在洽谈会现场整整转了三圈,小王都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要么是要轮流值班,没有双休的,要么就是要经常出差,到处跑的,都太苦了,工资还很低,不适合我。”

  毕业生们开出的条件让用人单位哭笑不得,“现在连公务员都得加班干活,不加班,有双休,还能离家近的岗位要求我们实在满足不了。”一家IT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吐槽”道。

  ■专家建议

  毕业生找工作应该放低心态

  尽管人力资源部门和招聘单位诚意满满,但毕业生们却依然在“观望”。这样“粥多僧少”的尴尬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们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于岗位要求不切实际,这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孙晓军主任介绍,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9月9日开始,对2014届离校未就业南京籍高校毕业生开展了实名调查登记。“按照目前的调查结果,8243名本市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已就业的有4604人,升学、出国、参军等原因暂时没有就业意愿的有2528人,尚有1111人未就业,已全部纳入重点就业服务对象。”孙主任说。“建议学生们还是应该放低心态,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在寻找就业或是实习岗位时,便能减少迷茫的程度,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