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末补课学生叫苦 学校:星期天哪有不上课的?

2014年10月17日 13:41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周末补课学生叫苦

  节假日本该是孩子们放松的日子,应该让他们过得快乐健康而有意义。但“十一”刚过,登封实验高中的一名学生向本报反映,该校的补课行为令其难以承受:

  “您好,我是登封实验高中的一名学生,想向贵报反映一个情况。国庆节七天假期,而我们实验高中仅休息了三天。节前因补课已经连续上了八天的课,节后开学仍要连续上课八天才能休息。这明显属于违规补课,学生们的压力都很大,老师们的抱怨声也很大!此外,我们高中每两个星期就补课一次,周六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六点返校上课,周日正常上课。学生们都觉得是被逼着学习,希望记者能调查反映这一情况,让学生老师都得到应有的假期!”

  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登封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的一名同志表示,他们之前已经接到类似的投诉。经调查,因该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学生假期回家无人管理。应广大家长的要求,学校提供学习场所,允许学生自愿在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安排个别教师义务负责秩序和安全。

  然而,当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询问该科室另一名工作人员时,对方表示,当地的其它高中也在周日补课,希望家长能多做学生的工作,让其把精力放在认真学习上,不要受其它因素的干扰,“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个人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

  10月15日下午,记者致电登封实验高中,该校政教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校周日正常上课,“星期天哪有不上课的?”

  对此,郑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的同志表示,该局向来不允许中小学利用节假日补课。针对这一顽疾,该局多次下发文件,三令五申,坚决遏制节假日补课的行为,前不久还下发了《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违规补课专项治理活动的紧急通知》。该局要求全市公办中小学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师德主题教育;并要求各学校充分发挥师德考核监督员的第三方监管作用,强化防范监督;对违规现象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郑州市中初等学校、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文件要求,进行责任追究,绝不姑息。对典型问题还及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充分发挥惩戒和震慑作用。

  补课不如补心

  事实上,节假日补课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追根究源,皆因升学压力大,学校补课还是为提高升学率。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

  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生节假日补课,但仍然是屡禁不止。不光一些学校对补课乐此不疲,许多家长也忙着为孩子张罗补课。

  采访中,家长的心理大抵如此:成绩好的孩子,参加学校补课似乎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尤其到了初三、高三,面临中考、高考,如此关键的时候怎么能松懈呢?而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觉得孩子成绩已经落下,还不参加补课,就更加跟不上了。如此一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绩能有所进步,补课似乎势在必行。

  对此,省师德标兵、开封高中教师白冰认为,教育应该寓教于乐,学生们紧张学习之余,应该有时间沉淀、梳理。学习本身也不只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多元化的,包括社会知识、人际关系等。如果一味地把孩子捆绑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上,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未必能取得更好效果。“所谓‘素质’,即是走出了学校大门,身上仍能留下的品质。”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在节假日给孩子补心,让孩子树立信心,锻炼恒心,学会静心,练习细心,即便从提高成绩的角度,也远比多补几节课更见成效。“补课局限于课本知识,或题海战术或强化训练或强行灌输,虽有收获却浮于表层,同时补课是透支明天苦撑今天,急功近利,粗放不可持续。而节假日补心,突破了课本限制,让学生掌握科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顺应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往往事半功倍收效大。两者相比,显而易见,补课不如补心。”

  该人士同时表示,要想禁止学校节假日补课,不在于年年都出台禁令,而在于禁令是否能得到落实。如果“只打雷,不下雨”。不仅不能体现政策的严肃性,反而会令主管部门的权威下降。⑦11 记者刘勰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