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教师需要打破的不只是终身制

2014年10月28日 14:59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10月20日,北京市教委下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从2016年起将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每五年为一个注册周期,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月22日《北京晚报》)

  现在看来,打破教师终身制已是大势所趋。在一劳永逸的“一考定终身”机制下,教师身份固化,难免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的动力。相比之下,定期更新教师资格认证,以动态考核与流动管理敦促教师不断提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这也正是多地为此付诸实践的关键所在。不过,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下很多行业的业务考核,仍在沿用论文+职称的模式,由此不仅使得弄虚作假现象丛生,而且其不尽合理的评判标准也饱受诟病。倘若不幸落入这样的窠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值得怀疑。考证模式流弊已久,倘若定期注册制度只是逼迫教师每5年考取一个证书,改革的积极意义不免大打折扣。

  资格证只是表明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资质,是否适应这一职业,以及能否在岗位上作出贡献,则取决于具体的工作实践。现实情况是,有些具备资格证的人,却并未从事相关职业;而有些长期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却因制度设计的门槛,迟迟未能取得资格证。乡村教师撑起了贫困地区孩子的一片天,但他们中的多数都无法获取资质,倘若他们因此被扫地出门,有多少人愿意持证上岗填补空缺?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业务能力更加难以量化考核,一个优秀的教师,其贡献不在于撰写了多少论文、获得了怎样的职称,而在于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是否有针对性地培养了每个孩子宝贵的创造性。关于这些,新的教师资格业务考核是否能够充分体现?显而易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打破终身制固然有必要,不过,关键仍在于人才评价机制的不断补充完善。 赵志疆

【编辑:叶攀】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