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抵制洋节入校园,命令不如引导

2014年12月26日 16:38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平安夜和圣诞节两天,交通晚高峰比往日来得早、去得迟。潮水一般的人群和车辆,拥堵于城市的街道和商业中心,这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城市里的新景观。不独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也正逐渐占领追逐时尚的年轻人的节日“战场”。

  每年这个时候,文化学者们都会忧心忡忡地批评中国式过洋节的文化媚俗和集体无意识。中国人应该注重自己的节日传统,并在其中挖掘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已经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但面对那些热衷于过洋节的年轻人,又该如何强化这个基因呢?

  温州市教育局靠行政命令进行抵制:圣诞节前夕该局给辖下学校下发通知,“请各县(市、区)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坐落于西安的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则由院团委和院学生会联名进行抵制,初听起来有些学生自治的味道,但显然有学校行政力量的介入:平安夜封校不准学生外出,并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

  问题是,本意于“希望学校能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而非现在这般只是一味推崇西方节日”的行政命令,真能收到良效吗?强制往往会引起反弹和逆反,引导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引导中让学生认清外来文化的异质性、强化自我身份认同。

  要从节日的文化本源上对年轻人进行引导。学校不妨在圣诞节期间开展讲座,谈谈圣诞节的文化起源、宗教内涵,讲讲红鼻子驯鹿鲁道夫的故事,看看西方人到底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将圣诞节视为外来文化的入侵严加防守,不如讲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怎样根本性的差异。这几天,微信朋友圈有一篇《你到底懂不懂圣诞节》的文章,图文并茂,简洁易懂,传播效果良好。这样的引导方式,非常适合年轻人,不妨借鉴。

  要用开启传统文化新模式的方式,引导年轻人自发挖掘传统文化的富矿。当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指责学生们淡漠传统节日的时候,试问,我们又为传统节日做过些什么呢?当元宵节只是吃汤圆的日子、端午节只是吃粽子的日子时,又怎么抵得过孩子们对圣诞老人的念念不忘?多传播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节日的民俗活动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创新,增强其娱乐性和趣味性,是教育部门和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孩子们都竞相背诵“中华好诗词”,何患那些古老的文化基因只能静卧于黄卷?何患那些传统节日里的文化内涵不能发芽生长、并在每一个年轻人的血脉中延续下去?□蔡晓辉

【编辑:叶攀】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