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晒银行“霸王”收费 故意制造混淆让人莫名犯错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12日 06:3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晒银行“霸王”收费故意制造混淆让人莫名犯错
 刘洲军绘

  公示不等于合理,不能让银行不合理的服务收费,披着明码标价的外衣被合理化——

  晒晒银行的“霸王”收费(民生视线)

  4月1日起,银行服务收费项目要在其营业网点显著位置公示,让消费者知情。但是,眼下的问题是,银行的不少服务收费都是站在与己有利的角度,单方面制定规则,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与便利,并据此获取高额利润。记者就此采访多位银行普通客户,听他们倒倒“苦水”,说说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各种意见。

  ①操作本是低成本,却要转嫁消费者

  短信提醒费、同行异地取款手续费,客户交得不知情,银行获利高达10倍—40倍

  在湖南工作的刘迎玲一直认为工资卡所在银行的服务不错,每个月只要一发工资就会及时发给她通知短信,告诉她当月工资到账,账户余额有多少。最近听说银行发通知短信还要收费,她这才想起上网银查了查。结果发现,每个月她要为“余额变动提醒”付出2元的费用,直接从她的账户里扣除了。

  “原来一直以为这是免费的,没想到还要收费。”刘迎玲没有申请过这项业务,不知为什么就直接默认定制了,“现在不是说银行拉存款困难吗?我这每个月为它贡献这么多存款,就发一个短信每月就收我2元钱,太不合理了吧?”

  只要有资金的进出,“余额变动提醒”短信就会告知客户账户的变动。“按照普通客户每条短信资费一毛钱计算,每月2块钱够发20条短信,但我根本没有收到过银行这么多信息。而且按照电信部门的规定,群发短信10万条以上,费用会打6折左右的折扣。银行客户那么多,发送短信向电信部门实际支付的费用远低于普通客户,凭什么收我们这么高的费用啊?”刘迎玲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有报道称,相关部门指出,银行短信提醒费的成本每月0.1元—0.2元,往往要收取用户每月1元—4元的费用,利润高达10倍—40倍。面对高利润和庞大的客户数量,不少银行免费的短信通知开始收费。

  据记者了解,目前也有银行对这项业务免费。那么,究竟该不该收费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持卡人如果对短信通知收费有异议,最简单的方法是不使用这一服务。但如果用户数量庞大,价格管理部门可依据“涉及公众利益的基础性收费”进行干预,或者对此出台一个指导价格。其关键之处在于,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一服务的性质进行认定,因为毕竟普通持卡人并不掌握银行的这一业务量究竟有多大。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不经意使用短信提醒服务,被收费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之前,北京媒体从业者王晶办理了一项银行业务后,网银提醒她可以免费办理短信提醒服务试用。试用了几个月后,她记不清是不是已经试用到期了,就赶紧打电话问银行。银行答复说,需要客户自己去网银查询,如果免费试用期已过,就开始收费了,需要客户自己申请取消。“如果我没想起这件事情,是不是银行就默认我继续使用这项业务,于是就顺理成章收费了呢?银行的所谓服务又体现在哪里呢?不能这么赤裸裸地把收费当服务吧?”王晶觉得有点不平。

  同行异地取款手续费的收取同样让人不能信服。目前各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不一,大多按照金额的1%收取,最低1—10元不等,最高50元或100元。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披露,去年银行业协会收到的客户再投诉290件,在32件收费业务再投诉中,异地取款手续费反映强烈。

  对这一收费,郭田勇表示不赞同。他指出,银行服务网络是全国一体化的,在同一银行取款,无论同城还是异地,银行的成本大体是无差异的。尽管各分支行之间存在独立核算,但银行这种做法就等于将内部协调成本转嫁给了客户。

  ②故意制造混淆,让人莫名犯错

  信用卡购汇还款、信用卡关联还款设置、高额跨行取款手续费,客户“小失误”银行“稳钓鱼”

  想起曾经的信用卡生活,在香港工作的殷俊杰直感到胸口闷。

  一年前,殷俊杰到香港工作,拿着国内一张陪伴了他将近十年的信用卡开始了新生活,第一笔消费就买了一部新上市手机。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