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IMF亮“黄牌” 商品货币走势低空盘旋

2012年04月12日 09:3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季度春风得意的商品货币如今或步入胶着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活动趋疲和需求下降,大宗商品出口国应做好面对商品价格走低的准备。

  而近来,包括澳元及加元在内的一些商品货币也一改年初时的强势,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下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近一次公布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已连续第二周减持大宗商品看多仓位。

  商品货币低空盘旋

  IMF在其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应利用目前价格上涨的好时机积累收益,以便在价格下滑时能保护自己的经济。其他出口国则应利用出口商品的获利来降低债务。

  “鉴于全球经济活动的疲弱以及近期前景面临越来越大的下滑风险,商品出口国可能要面临低迷,”IMF称,“如果全球经济增长的下滑风险成为现实,商品出口国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根据彭博资讯的数据,本月以来,除日元外的各大货币相较于美元的回报率悉数下跌。截至周三亚洲交易时段尾盘,新西兰元的相对回报率约为负0.1%,加元及澳元均为负0.4%左右,南非兰特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最差,回报率约为负3.8%。

  但是从今年以来的表现看,几大商品货币相对于美元的回报率依然为正值。新西兰元表现最佳,回报率约为6%,南非兰特、加元及澳元的回报率也在2%至3%不等。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已经连续第二周减持大宗商品看多仓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4月3日的一周,基金经理持有的18种美国大宗商品期货和期权的净多头仓位减少了2.8%,至110万张合约。

  海外媒体分析认为,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美联储暗示可能不会推出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措施,加重了投资者关于经济增长可能放慢、进而损害原材料需求的担忧。美联储在本月3日公布了3月13日货币政策会议的纪要,显示除非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否则美联储可能不会推出更多货币刺激措施。

  而此前,跟踪24种大宗商品的标普高盛商品指数在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份期间上涨超过80%,正是受益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创纪录低点,并且通过两轮量化宽松措施购买了2.3万亿美元债券。

  未来走势存波动风险

  由于走势和商品价格存在密切联系,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成为商品货币投资者关注的因素。美银美林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弗朗西斯科·布兰奇预计大宗商品未来走势时表示,从全球而言,“市场供应迄今总体上相当紧,而且仍处于紧绷状态。”

  瑞银在近期发布的第二季度环球展望报告中表示,小型货币仍具吸引力,包括经济稳健的北欧国家货币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的货币,例如加拿大等。不过,分析师对不同货币未来的走势前景仍存在不同看法。

  加拿大央行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未来销售的信心增至两年来最高,且企业预计将增加招聘,分析师称这将有助于提振加元。

  而汤森路透上周发布的调查也显示,加拿大和美国经济增强以及欧债危机的稳定,将令加元波动减弱,而加元对美元在未来一年或将维持在平价附近。这份针对52名全球外汇策略师的调查显示,他们的预估中值为加元对美元汇率在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后将为1.00美元,一年后料将略微走强至0.988加元。

  海外媒体指出,加拿大比美国更好地抵御住全球衰退,守住AAA的最高评级,避免楼市危机,且失业率低于美国。不过近期美国经济加速,而加拿大经济增长放慢,不过这两个经济体仍密切相关,而且今年迄今帮助加元表现胜过其他主要货币。Scotia资本的首席汇市策略师卡米拉·萨顿则称,如果加元对美元汇率跌穿1.0050加元大关,可能暗示这一汇率准备跌穿近期的狭窄区间。

  而澳大利亚方面,周二公布一份的调查显示,该国3月企业状况改善,企业对前景更加乐观,但就业增长乏力和物价压力受到遏制仍留下了降息空间,这将不利澳元走势。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及墨尔本研究所周三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澳大利亚4月WESTPAC-MI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尽管民众对该国经济前景变得略微更乐观,但他们仍担忧财务状况。

  具体从货币表现看,加元对美元汇率周二盘中一度触及2月27日以来最低点1.0046加元。北京时间周三16时,加元对美元汇率报1.0041加元,美元上扬0.02%。同一时间段,澳元对美元汇率报1.0273美元,微涨0.18%。此前,该汇率一度跌至1月9日以来的最低位1.0226美元。(据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宙洁)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