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保险公司拟靠发债减压

2012年04月28日 11: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与往年相比,保险上市公司2011年晒出的“成绩单”,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股债双杀,投资收益惨淡收场;另一方面,寿险业务低迷,个险、银保增速不容乐观。

  具体至各家表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201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83 亿元、195亿元、83亿元和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13%、-3%、24%。平安和新华实现净利正增长,主要受益于前者多元化的利润结构、银行业务利润贡献加码,以及后者权益仓位较轻、投资亏损相对较少。

  寿险盈利普遍下滑

  2011年的保险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产险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综合成本率改善的同时,保费增速依然维持在高平台;相对而言,寿险受银保新政、个险增员难等因素影响,盈利水平普遍下滑。

  这对于在上市公司资产中仅有寿险业务的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而言,考验最大。从规模保费来看,2011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寿险规模保费分别同比增长0%、14%、6%和3%。不难发现,保险四巨头2011年的寿险保费增长普遍不佳。原因在于,银保新政以及代理人增员困难使得银保、个险渠道的保费增长均陷入瓶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资金紧张的2011年,保险产品提供的收益率在各类理财产品中并不占优势,直接导致保险产品吸引力锐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的产险盈利水平依然维持在一个高平台。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在产险业务上分别实现净利润50亿元和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和7%。产险业务利润在两个公司全部利润中的占比也有所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产险业的综合成本率已经出现拐点,并且随着车险市场化改革大幕的开启,业内人士担忧车险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产险业的盈利能力就此开始从高点往下走。

  密集超配银行股

  投资环境的恶劣,致使保险四巨头2011年投资亏损严重,并对净利润和净资产形成较大压力。据多家投行测算,保险四巨头的权益类投资成本约为上证指数2500点至2700点,总计浮亏约达450亿元。

  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2011年底浮亏占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12%、14%和9%,对应的每股浮亏分别为1.15元、2.51元、1.6元和1.08 元。由于计提减值准备的滞后效应,保险四巨头2011年的巨额浮亏,也直接导致其2012年一季报净利润普遍将现负增长。

  股债双杀的2011年,保险四巨头基本以控制权益仓位为主基调,相应增加了协议存款和债权类计划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

  即便如此,密集超配银行股,却成为保险四巨头的共识。2011年,建行等近十只银行股分别位列保险四巨头十大重仓股。综合多方信息来看,目前保险资金持有的银行股已属超配。

  为何如此痴迷银行股?保险资金意在高分红。分红稳定、信用评估稳定、盈利增长稳定、有一定流动性是保险资金选股的一大标准,而银行股恰好能同时满足这四个标准。据了解,仅以中国平安为例,银行股去年就为其贡献了8亿的分红。

  拟靠发债融资减压

  通过2011年保险股年报,记者发现,在资本市场不景气、投融资渠道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发债融资已成为常态。

  受权益下跌影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2011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0.1%、166.7%、284%和155.95%。除中国太保之外,其余三巨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逼近保监会150%的警戒线。

  不过,保险四巨头已分别公告:2012年将通过次级债、可转债、混合资本债等债权融资缓解各自的资本金压力。

  因此,市场担忧的保险业融资“饥渴症”问题,将随着上述多种债券融资方案的出炉,而得以在短期内缓解。保险四巨头2012年的融资压力将小于2011年,且通过股权融资的概率较低。(据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