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论:银行高利润不是坏事

2012年04月28日 16:27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参与互动(0)

  银行股最近一、两年的低调走势,让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十分窝火。但平心而论,这两年持有银行股的人也没啥可抱怨的,毕竟在偏熊的震荡市里,银行的股东们损失相对较小,有些还有点盈利。

  银行股平静的走势背后,其实有很多不平静的话题。最耐人寻味的是,不少银行股的市净率逐步向1倍靠拢,而市盈率更是史无前例地跌破了5倍。要知道这毕竟不是某些重组股偶尔利润大幅增加导致市盈率走低,而是超大市值的一个群体长期稳定地维持畸低的市盈率。这种现象,在笔者的印象中只有在1996年大牛市发端前夕的深圳股市出现过。

  银行股股价被市场压制的理由很多,早些时候是增发圈钱导致市场资金供应不济,最近又有人认为是银行的垄断利润不可持续,不可能长期维持高利润率去“剥削”实体经济。不过,笔者虽认为打破大银行的垄断是大势所趋,但长期来看,中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很难被小型和民营金融机构明显抢夺。至于整个以“存、贷”为盈利模式的金融行业,其利润率更是会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除非这个市场又回归到计划经济体制。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最近陈继武教授发的一个很有趣的微博,大意是:经过对清朝一千多起民间借贷引发的命案统计,其中57%是债主被打死,只有36%是债务人被打死。这个统计和以前有些文艺作品描绘的情形有差异,但是实际上大家仔细想想,还是和大家的实际生活常识、经验相吻合的——银行干的买卖,靠民间、个人的力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这种风险往往是再高的利息也难以弥补的。

  让我们举个现实点的例子:现在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为5.5%,折合复利连5%都不到。但是,如果有个亲戚要买婚房但被银行“限贷”,于是问你借50万,五年后还款,每年利息8%,你会很乐意地去替代银行给他放贷吗?反过来,如果是你自己要买房,你是愿意向银行借商业贷款,还是去问亲戚借同样利率的人情债?

  所有的金融业务,包括存贷款、人寿和财产保险、证券投资等等,如果大多数人、大多数民间团体确实干不了,或者明显干得不如专业大机构好,那么后者的垄断利润,很可能就是合理的、长期的。如果没有大银行的“垄断”,银行出现危机后背后也没有非市场化的力量去拯救,我们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短期内中小和民间金融机构会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但贷款坏账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破产也会在几年内大幅增加,普通老百姓和企业可能会变得既不敢去小机构存款,也不敢向他们贷款,而大得肯定倒不掉的大银行们,此时会笑呵呵地压低存款利率吸储,抬高贷款利率放债。

  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奉行极端自由的市场经济,还是政府干预较多并默许寡头垄断的经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垄断利润,貌似从来就没低过,银行股也永远是股市中不倒的重要蓝筹代表之一。这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也是经济管理者的主观愿望。

  从商业伦理来说,人们一般会下意识地反对垄断,也会反对非实体经济长期拥有的过高的利润率。但是,银行的垄断和暴利,实际上对社会的危害未必甚于石油、矿产、公路、甚至酒精饮料和烟草。所以,如果我们看得惯市盈率三十倍甚至五十倍的其他垄断行业,那为何要看坏市盈率五倍的银行呢?海康人寿投资部经理 刘思恩

【编辑:曹文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