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谨防电信诈骗新招术 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2012年11月26日 11:00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接到“包裹藏毒”“医保卡透支”“银行卡升级”等短信电话勿理会——

  “你的包裹涉嫌违禁品,导致身份信息泄露……”

  “我是省医保中心工作人员,你的医保卡在外地透支消费涉嫌违法!”

  “我是××县公安局刑警,你的身份证是否曾经丢失过,因信息泄露,需要升级银行卡来避免损失……”

  近期,“包裹藏毒”“医保卡透支”“银行卡升级”等电信诈骗案件在我省及兄弟省份连续发生,致使一些缺乏防范意识的市民屡屡中招被骗。警方提醒,市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判断,多问几个问题,骗子设计的骗局很可能就会“露馅”。

  受害人这样被骗

  受害人杨女士日前报警称:收到一个自称太原市邮局的短信,称其有一包裹未派送,要求其回电话联系查询。受害人按照短消息上所留电话致电查询,对方称受害人确有一涉嫌违禁品的包裹 (内有一张200万元的银行卡和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因身份信息泄露所致,并给受害人一个报警电话让其报警。受害人打电话过去,对方称其身份信息泄露,需将银行账户的钱转账到指定账户进行升级。下午受害人在银行按对方要求将1.6万元转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据办案人员介绍,该类案件是电信诈骗案件的新形式。犯罪嫌疑人抓住现在人们喜欢网购,包裹往来频繁的特点,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受害人。一些缺乏防范意识的人会主动打电话过去核实情况,对方则冒充刑警、银行工作人员,以“卷入毒品交易”“银行卡非常危险”等骇人听闻的字眼令受害人方寸大乱,丧失基本判断力;同时,对方还特别强调此事关乎事主清白,要求事主不能向周围的人讲起此事。

  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相关法律知识缺乏的特点,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后,要求受害人接电话指令后在银行ATM机上操作。整个过程双方通过手机或电话联络,嫌疑人异地遥控,手段极具隐蔽性。

  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

  目前,电信诈骗存在“拒损避害求平安”“贪名逐利求外财”“亲情友谊需救助”“特别需求特殊办”等四类方式。

  “拒损避害求平安”类案件常是骗子先以邮政局工作人员的名义向市民打电话或群发短信,说当事人的包裹内有毒品之类的违禁品,使当事人产生恐慌心理,然后骗子冒充警察、银行工作人员等身份让当事人将钱汇入他们提供的一个账户,以此达到诈骗目的。

  根据我国法律,公安机关办案时,不能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账户、密码等隐私,如涉及案件必须查询的,须出具工作证及相关法律文书。公安机关和银行也都不会设立什么 “安全账户”或要求市民对银行卡升级。邮政局在收包裹前就会对包裹内的东西进行验视,如果有危险品在投递前就会被当场查出,不会对有危险品的包裹进行投递,更不可能会打电话或发短信给收件人要求核实包裹。

  警方提醒,市民如果接收到“包裹里藏有毒品”“银行卡被人刷卡消费”“信用卡被人恶意透支”等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先核实情况,立即拨打110电话咨询。遇到此类情况,在没核实情况之前,千万不要透露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更不要向对方指定账户汇款,切记做到“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 齐作权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