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Visa“封杀令”仍未解禁 “银联国际”出击海外

2012年12月05日 17:3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双币银联卡海外刷卡仍被封杀

  中国银联“出海”再迈重要一步。上周五,银联在上海宣布负责运营国际业务的子公司———银联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银联国际”)正式成立。分析人士认为,银联国际化的路线愈发清晰,未来国际发卡市场上,Visa、万事达、日本JCB和中国银联等几大卡组织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国际卡组织对银联清算渠道的“封杀令”依然存在,“银联国际”出海仍有许多问题待解。

  银联组建国际子公司

  据悉,中国银联自成立初期就确定了一个“由内而外”的海外发展路线,即先基于本地持卡人的境外支付需求,以及面向到本国的境外人士发卡,在境外发展收单会员和拓展受理网络,继而在境外大规模发卡。

  银联国际业务的第一步始于2004年开通银联卡香港、澳门地区的受理,随后将重点放在了亚太市场,形成一定气候后,又将触角伸到了欧美市场。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到境外130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家机构已发行了1300万张标准银联卡(即以62开头的银联卡)。

  如果说之前银联的海外扩张是由总部主导的全线开花,那么“银联国际”的成立就将这一战略进行了“核心化”。新成立的“银联国际”就将肩负起把“银联”打造成知名国际品牌的重任。据了解,“银联国际”借鉴其母公司的做法采取会员制,目前已有60多家境内外主要商业银行成为其初始会员,包括工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

  海外发展仍要“破冰”

  仅仅8年,银联就完成了一些卡组织需要数十年累积的进程,扩张速度可谓非同一般。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海外市场上,银联曾连遭狙击。

  一位银联驻境外办事处首席市场代表就曾表示,“在境外市场从零起步的过程中,遭遇的是被多家收单机构当面拒绝。”而Visa与银联在海外市场上的渠道之争更是让人记忆犹新。2010年6月,Visa曾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强调,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受理境内发行的4字头“银联、Visa”双币种信用卡时,无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均不得走中国银联清算通道。同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向WTO投诉人民币支付卡交易由中国银联垄断,对外国供应商造成歧视,将卡组织的渠道之争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尽管后来WTO专家组报告驳回了美方关于银联“垄断”的部分说法,但表示在“一些特定类型人民币计价的支付卡交易清算上,银联具有垄断地位”,目前这一事件仍在解决中。

  更值得关注的是,时至今日,Visa对银联的“海外封杀”仍然存在,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柬埔寨就发现,不少国外商户在受理银联卡时,只能刷“62”开头的标准银联卡,如果是有Visa、万事达标志的双币银联卡,则必须走外卡渠道,银联在收单竞争上仍较弱势。而银联卡工作人员也建议记者,出境最好携带“62”开头的标准银联卡,否则可能出现无法受理的情况。

  由此可见,尽管“出海”雄心勃勃,但在国际发卡市场上,银联仍然只是一个“小兄弟”。目前,全球银行卡八成市场份额仍被VISA和万事达垄断,银联、日本JCB、美国运通、韩国BC卡等共享其余两成份额。要成为新一代的发卡巨头,银联“还有很多事要做”。

  刘薇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