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突破传统借贷模式 互联网借贷:高利贷终结者

2013年04月08日 14:1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如果国家给予适当扶持,或许若干年后,我能干倒银行。”袁建春一边泡茶,一边悠闲地回答着《国际金融报》记者关于互联网借贷的种种疑惑。作为互利网公司的创始者,袁建春梦想着互联网金融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转战互联网金融

  “袁总,我的手续办好了,谢谢您呀。”上海嘉定区的陈女士一脸笑意,向和记者聊天喝茶的袁建春作别。袁建春告诉记者,这是他的最新客户,刚刚通过互利网这个中介平台,借了20万元的短期周转资金。

  记者欲借此采访陈女士,虽然经互利网公司人员的介绍,但陈女士因为“有事”,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显然,对于为何通过互利网融资,陈女士不愿意向外界透露。据了解,陈女士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办妥了贷款手续。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4200万元的业务。”袁建春透露了公司最新的业务情况,“今年3月仅一个月的业务量就有1000万元,增长呈几何级数发展,速度非常快。因为市场需求非常大。”

  据了解,袁建春早年在上海青浦区做典当,当他发现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之后,立即“转行”,投入了互联网借贷这个新兴的领域。

  短短两个月内,袁建春就组建了团队,建立了互联网平台,2012年7月,互利网就正式上线,把民间借贷这个方式做到了网络上。

  突破传统借贷模式

  “互利网借贷的模式是,会员通过互利网的担保,双方直接点对点资金来往,互利网只收取一点的佣金,保管抵押物,它规避了民间借贷之间容易发生的非法集资等一系列纠纷,便捷、简单、快速,成本较低。”袁建春表示,以往的民间借贷一般以吸收资金为基础,再投入借出。其中可能触及法律底线,处在违法边缘,并且双方的风险都较大。互联网借贷是一个平台,作用更像一个中介。涉及贷款资金不进入互利网的账户,公开透明。成立一个公司作为担保,信贷利率为18%-24%,有抵押证明的利率为18%,信用借贷为24%。

  “目前,公司98%的借款人都有房产和车作为抵押物,这种方式比较安全。如果没有任何抵押物,以朋友作为担保人的模式也可以考虑。”袁建春坦陈,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找到个人担保非常困难,考虑到风险,对于没有任何担保的顾客,互利网现在还比较谨慎。

  据了解,其实袁建春并不是最早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人,早在2007年,上海就成立了第一家互联网借贷平台。2005年,在英国首次出现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人人贷模式服务平台。可以说,中国在网络借贷领域的发展步伐,与国外几乎同步。

  中小企融资新通道

  “这真的是中小企业和个人小额融资的新渠道,优势十分明显。”袁建春表示,他现在的最大感受是,如果互利网得到较快发展,它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民间高利贷的泛滥,也会对现有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据了解,目前互利网主要方式还是线下寻找投资人为主,投资人可以随时在网站页面进行操作。“对于投资人来说,一个月利率为1.5%,50万元一个月就是7500元。与股票投资相比较来说,回报还是很高的,风险更低。”袁建春表示,互利网拥有比较成熟的投资人,同时寻找更多借款人。

  “我希望将利率降到10%以下,这样可以找到更优质的借款人。”袁建春认为,随着互联网借贷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可以补足目前国内借贷体系的欠缺。“年轻创业者,中小企业因为一些原因,很难向银行迅速借贷,而互利网这样的互联网借贷模式比起典当行业利率要低,但成交速度非常快,一天之内就可以放款,小额短期借贷优势十分明显。”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目前,像互利网这样的网络借贷公司,正在快速发展。2013上半年,全国就已就发展了三四十家企业,按照现在每天一家的发展速度,今年底有可能达到300家。

  对于行业现状,袁建春表示,现在来看,“国家政策不反对,也不扶持,但是接受这样的民间信贷。所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行业自律。”袁建春认为,先通过自律方式,再上升到法规阶段,是互联网借贷必须要走的路。

  “我们要打造网络借贷第一品牌。”袁建春乐观表示,也许而用不了多久,互联网借贷将凭借其“快速、便捷、低成本的”互利性模式,对现有各种借贷模式和渠道,产生巨大冲击。-国际金融报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