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元指数创三年新高 人民币搭车强势美元

2013年05月21日 14:18 来源:新闻晨报 参与互动(0)

  美元或已重新进入“强美元”时代。

  上周五,美元指数继续上涨0.54%,报收84.35点,创出三年新高。专家指出,基于全球经济未来几年难以走出低谷,美元作为避险货币仍有可能走强至少一两年。这一“强美元”格局对“紧盯”美元的人民币、美元属利好,但对于商品尤其是货币属性日益脱钩的黄金却是利空。

  全球经济萎靡利多美元

  自2013年2月见底78.918点后,美元指数迅速在两个多月攀升至83.3点左右,随后在四月盘整一个多月后,于5月再次展开快速单边上涨,最新84.35点不断突破3月的高点,更是突破去年8月的高点,创出三年新高。

  “全球经济萎靡,利多作为避险货币的美元,是美元走强的根本原因”,以宏观对冲风格见长的对冲基金经理刘海影这么看待过去数月美元走强的内在原因。他回顾过去十多年的美元走势后发现:当全球经济向好的时候,发展中经济体的成绩更好,投资于这些国家能够赢得更高回报,经由全球美元循环机制的处理,全球资本此时具备更大的进取心与风险偏好,更多的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美元汇率受压。相反,当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全球资本风险偏好降低,美元的安全岛溢价上扬,美元汇率走强。

  事实上,回顾历史上两段美元大牛市,1979年至1985年的国际环境是美国滞涨全球经济不景气;而1994年至2001年的大牛市更有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美国科网泡沫等冲击。而当中的两段美元熊市,到都是全球经济欣欣向荣之时。

  眼下,欧债危机丝毫没有终结的迹象,而日本在安倍晋三主导下又开始疯狂印钞,再加上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显然正属于适合出现美元牛市的大环境。

  持人民币坐享强势美元

  强势美元,看起来对中国消费者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保持在相对平稳小幅升值的趋势中,因此强势美元约等于强势人民币。这意味着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也可以间接享受到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骤增的好处。

  纵览本轮美元走强,主要表现在对日元的相对贬值上。自去年10月迄今,1美元可兑换的日元由77.94元暴增至102.56元,美元相对日元的购买力在不到半年间上升了32.55%。随之而来的,则是1人民币可以兑换的日元也从12.407上升到了 16.701,升值幅度达34.61%。这意味着同样日元标价的商品,眼下购买兑换成人民币后相比去年9月底时打了个7.5折。除此以外,去年10月迄今英镑对人民币也有较明显的下跌,相当于打了9.3折。

  享受强势美元背景下的强势人民币的最佳途径,自然是以这些货币购买当地商品或者赴上述国家旅游,使强势汇率转化为强势购买力。当然,若因为时间等原因短期无法出行,也可以通过去银行兑换日元或英镑的方式来锁定购买力。

  当然,若不是为了锁定购买力,而仅仅是期望日元、英镑走势反转升值,则未必是好选择。相比数月前的 77.94元,眼下日元对美元102.56元的汇率的确算是高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这一水平却并不算夸张。即使在没有量化宽松的时代,比如2007年美元/日元汇率亦到达过120,而1998年更达到144.66的水平。

  美股受益,黄金利空

  美元作为全球经济最基础的变动因素,其走强自然对其他资产品种的表现会产生巨大影响。从历史表现来看,若美元持续上涨,美股或将受益,而商品尤其是黄金却可能要面对压力。

  今年迄今,S&P500指数上涨16.92%,而日经225指数则大涨47.77%,若单以指数表现来看,显然日股是要相比美股好太多的投资品种。但是对于日本本国投资者,这两者的差别却并无那么明显。虽然持有日股的确可以获得47.77%的保障,但日本投资者若投资美股,除了可赚到美股价格上涨的收益,亦可赚到美元升值的收益,两者合并后的今年迄今收益亦达39.27%。显然,强势美元使得海外投资者投资美股有望获得美股上涨+美汇上升的双赢,这亦是在此前两波美元牛市中美股表现均相当不俗的重要原因。

  不过,与之相比,商品就没那么幸运了。“美元强势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低迷,而这对商品是利空”,刘海影如此看待美元与商品的关系。至于黄金,传统上其与美元走势相反,强美元周期显然对其非利多。“这两年QE不断但是黄金却不上涨,这已经把黄金和货币脱钩了,这意味着黄金已经不够资格充当像美元这样的保守货币了。”刘海影如是说。  晨报记者 张佳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