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银行发行射频式银行卡 “手机”一扫信息被盗

2013年06月05日 09:4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多家银行发行“非接触式”银行卡 本报调查发现此类卡存漏洞

  名词解释:

  非接触式IC卡又称为射频式卡。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化名)表示,射频式银行卡指的是带有非接触式支付功能的IC芯片银行卡。

  近日,有媒体报道,只要将手机在不远处轻轻一扫,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对银行卡基本信息的读取。读取后的信息可以用在网络购物上,还可以用来回答银行所设的安全问题。而相关的不法分子则是利用了非接触式银行卡的射频功能下手。

  而记者从银行方面获悉,目前内地多家银行都有发行相关卡片。专家表示,目前在内地尚未普及,对用户也并不存在实质影响。但未来不排除会产生相应的安全漏洞。

  芯片卡使用便捷 但消费者担心安全无保障

  根据相关调查,部分非接触式银行卡存在漏洞,窃贼可利用电子装置迅速窃取账户信息,盗刷卡片。根据报道,相关记者化身“盗贼”,从网上购买价值30英镑的零件,手持改装过的手机,靠近“受害人”钱夹,两秒后就拷走了银行卡信息。

  “不少射频卡用户为方便起见,小额付款通常不设密码。通常用户用该卡一次性支付20英镑或以下的货款,就不需要输入密码。”相关报道认为,由于射频式银行卡的便利,这种方便和快捷也让小偷们钻了空子,“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窃取到卡片上的数据,消费完成后再修改购物记录,而这个过程持卡人根本不知道。”

  消息一出,立即让不少持卡人十分紧张,有网友甚至认为,目前银行为了方便,都在推广相关非接触式的银行卡,而这种便利如果安全保障不够,确实是很容易引起被盗刷的情况。“一般来说非接触式的消费是不需要输入密码,且可以应用在多种场合,如果真的用手机就可以窃取信息,那太不安全了。”有网友认为。

  内地多家银行

  有发行射频式银行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非接触式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流行,由于刷卡时不需要和刷卡机直接接触,只要在一个电子读卡器上扫描卡片就可以完成支付,由于大大缩短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交易时间,深受业内推崇。

  记者了解到,相关非接触式IC卡包括建行、交行、中信、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有发行。记者在建行龙卡IC信用卡介绍条款中看到,该卡“同时具备磁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芯片多种介质,能满足现有的磁条信用卡受理领域以及传统磁条卡未涉及的小额支付领域如公共服务、快速支付领域,轻松一挥,无需刷卡和输入密码,即可快速完成支付交易”。也就是说,目前来说,芯片卡的非接触功能是可以进行小额支付且无需支付相关密码。

  据一家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射频式的银行卡是芯片卡的一种,虽然不用与刷卡器接触,但是内部也有一个芯片,比如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羊城通,就是射频式的一种。但是射频式芯片卡有别于银行发行的cpu类的芯片卡,且这种应用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

  银行:暂未出现

  相关盗刷案例

  “所有的芯片卡都有非接触的功能,但就看有没有开通而已,芯片卡广义的范畴也包括羊城通、粤通卡等,但是各个领域的卡片有自己的行业规范。”

  李先生表示,根据央行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的要求,近年来内地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芯片卡业务,目前在广州地区10余家银行都发行了芯片卡,且都在加速银行卡“磁”旧迎“芯”的步伐,芯片卡发行将越来越普遍。虽然是作为芯片卡的一种,目前包括该行在内的内地银行业暂时还未发现相关射频式芯片卡遭盗刷的案例。

  专家:未来使用中

  不排除相关漏洞

  360安全专家安扬昨日对本报表示,微博风传的“手机窃取银行卡信息”,是外媒报道的或是针对非接触式银行卡的攻击方式。而安扬介绍,非接触式银行卡应用了NFC技术(近场通信),是基于特制SIM卡的手机支付银行卡,同时需要手机带有NFC功能,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对中国用户也并不存在实质影响。

  但金山信息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从技术上说,目前通过改造可以让手机开通NFC功能,但这种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要想偷到银行卡的信息目前还不太可能,因为银行在推出具有NFC功能的银行卡时,都考虑了用卡安全。

  不过,安扬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各大银行也开始布局NFC移动支付,未来可能产生相应的安全漏洞。这需要银行业和移动运营商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降低用户的使用风险。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