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间拆借市场回归平静 金融改革不能停

2013年07月01日 11: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引发全民关注并触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的“钱荒”正在逐渐退去:经历连续多个交易日的下跌,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回落至5%下方,隔夜利率曾狂升至13.44%惊人高位的银行间拆借市场,正归于平静。

  央行在“冷眼旁观多日”后的“出手”被视为是这场影响空前的“钱荒”退去的关键:央行25日晚发表《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指出,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并透露“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

  伴随而来的,是争议声四起。赞成央行“出手”的声音认为,央行此举如同“救火”,是出于金融稳定需要,也是重建金融系统信心的好机会;反对之声则认为,此举如同“放水”,无异于支持过度的金融创新,给外界留下妥协于银行压力的印象。

  有评论人士这样分析:“不发生全局性、系统性危机”是宏观调控的边界,当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指望央行按兵不动、心如止水是不可能的,“央行一方面要向各方宣示改革决心,维持货币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不得不向已形成宽货币经营模式的机构一再妥协,正像一个慈父举起棍子却迟迟难以下手”。

  而这正是期待改革的人们担忧所在,眼下的中国,尽管经济运行平稳,但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增大,地方债务风险加剧,资金又出现紧张局面,极易发生政策立场的游移和动摇。

  这一场“钱荒”以市场的剧烈震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和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风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稳健。

  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流动性保持着较为宽松状态,而实体经济没有出现符合外界期待的增长,也充分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撑有限、金融体系的效率亟待提升。

  这些,都进一步凸显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靠货币信贷的过度扩张换得的经济增长,正在加剧资金的空转、泡沫的膨胀和经济体的虚火上升,应当痛下决心加以改变,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多领域的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方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提出“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并针对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如何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助推消费升级、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严密防范风险等,提出八项措施,条条事关效率提升。

  很显然,下一步的金融政策,将不仅仅是在单纯纠偏之前银行业务过快的盲目扩张,而会着眼于深化金融改革,以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经历此次“钱荒”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意识到,中国的金融政策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依靠扩大信贷总量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做法将成为历史,效率将会是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

  (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