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欧央行“前瞻性指引”效果存疑

2013年07月09日 13: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期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纷纷开始青睐“前瞻性指引”,此举看似巧合,实则并非偶然。

  所谓“前瞻性指引”,是央行的一种策略,指央行对未来利率政策走向给出一些语言暗示来引导市场预期。

  这种巧合一方面体现出主要央行之间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另一方面也说明欧洲主要央行开始采取措施,预防美联储退出政策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观察。

  为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和刺激经济复苏,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历史最低水平后,一些央行开始尝试通过“前瞻性指引”明确超低利率的执行期限,以压低融资成本,刺激消费与投资。

  加拿大央行于2009年4月率先就超低利率期限作出明确承诺,宣布维持“至2010年第二季度末”。美联储于2011年8月效仿了加拿大央行的做法,宣布维持超低利率“至少到2013年中期”,后来又宣布将期限延长。

  去年12月,美联储决定抛弃固定的时间期限,将联邦基金利率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挂钩,宣布在通胀率低于2.5%和失业率高于6.5%之前不会加息,希望投资者能根据经济形势自动调节未来的利率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更快降低失业率。

  显然,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选择此时引入“前瞻性指引”绝不仅仅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而是要跟释放退出信号的美联储划清界限,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利率。

  自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19日首次透露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计划后,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引发各国债券收益率普遍上扬。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5月初以来已上升约100个基点,英国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分别上升约90个基点和50个基点。市场对于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首次加息的预期已从几个月前的2016年提前到了2015年、甚至2014年。

  为此,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上周的月度货币政策例会后打破了此前绝不“预先承诺”的惯例,宣布“欧洲央行关键利率将在较长一段时间保持现有或更低水平”。英国央行则在新任行长卡尼主持的第一场货币政策会议后发布政策声明,称“近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上涨并不符合英国的经济现状”。

  但“前瞻性指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令人怀疑。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亚当·波森在今年4月份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指出,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美联储的政策实践显示,“前瞻性指引”并不能代替实际的货币政策行动,也不能产生持久和可信的效果。

  最近一个月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确实证明美联储去年12月设置的加息门槛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波森上周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美联储当前面临的市场沟通难题是因为其将沟通本身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

  他说,美联储并未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却已经达到了紧缩效果。他指出,在美联储释放退出信号后的大约一周时间,有多达9位美联储官员先后发表公开演讲,罕见口风一致地安抚市场,凸显了美联储官员对于市场强烈反应的焦虑。波森说,在政策声明发布后间隔如此短的时间里这么多美联储官员发表公开演讲,过去20多年未曾有过。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暗示,不会再提名伯南克担任下届美联储主席似乎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波森在研讨会后告诉新华社记者,擅长与市场沟通将是奥巴马考虑下届美联储主席人选的重要标准之一。

  或许,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将真正检验“前瞻性指引”这项理论能否引导市场预期。分析认为,如果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前瞻性指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两大央行将被迫出台实际举措,比如降息或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将进一步分化。(记者高攀)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