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险资将与基金券商共同掘金股市

2013年07月26日 12:0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就在股市五六月份上演“冰火两重天”、保险资金收益率受到直接影响后,保险资产管理终于迎来一个利好消息。

  近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运用能力资格申请获得保监会验收通过,成为业内首家获此业务资格的保险系资管公司。与此同时,平安人寿也在近日获得保监会委托参与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运用牌照。

  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举意味着保险系资管公司将正式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与基金、券商等同业机构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公平竞争。标志着国内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范畴将覆盖至金融衍生品,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将进入新的时代。”

  如此一来,今后保险资金在我国变化多端的股市里“裸奔”的状态或将逐渐得到改变。然而,业内人士提醒,股指期货本身蕴含风险,险资投资还需谨慎。

  “本次获得金融衍生品业务资格,对平安资管管理投资风险、扩展投资策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绩效,提升投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前述负责人称,至此,中国平安成为唯一一家拥有委托和受托全牌照、可以真正意义上开展股指期货业务的机构。

  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早在2006年,保监会就开始组织研究股指期货对保险资管的影响,随后也有不少保险机构的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准备。

  作为最早一批“有所行动”的机构,人保资产当时成立了股指期货研究小组,对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影响、到制度建设、交易和清算等各方面的系统建设进行研究。为了掌握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发展规律,人保资产还在中金所进行仿真交易多年。

  据悉,除中国平安外,不少保险机构都已整装待发,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也已选好期货公司,准备工作就绪。

  据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保险业前6个月资金运用余额72829.27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比32.14%,债券占比44.42%,其他投资占比13.38%,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0.06%。

  然而,权益类投资占比不仅仍然与保监会的规定上限相距甚远,而且还成为了四大投资类别中比例最低的一类。

  正如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年初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会上所说,由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不能覆盖负债成本,因而保险机构不得不依靠证券市场投资,以获取超额收益。然而当股票市场下行时,缺少可替代股票的高收益投资产品,使得保险机构无法迅速调整配置结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显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稳定的绝对收益,成为每家保险机构的迫切需求。

  不难看出,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保险机构,对于股指期货所持有的态度都是小心谨慎的。自去年10月《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发布后,时隔9个月左右才只有中国平安一家保险机构得到保监会下发的股指期货投资牌照。

  这是因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股市交易风险,但是股指期货投资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股指期货属于保证金交易,因而具有杠杆性,当出现不利行情时,股价指数微小的变动就可能会使险资遭受较大损失。而当价格波动剧烈的时候,甚至会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使本金损失殆尽,因此保险机构在进行股指期货交易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风险、交易特征都有很大的区别,保险机构资产管理多年来一直是进行现货交易,思维惯性和投资理念都需要转变,才能适应估值期货的投资风格,充分发挥其对冲股市风险的职能。

  因此,为规范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有效防范风险,《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明确要求,保险机构要以对冲风险为目的,应制定风险对冲方案,明确对冲工具、对象、规模、期限以及有效性等内容,并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根据公司及资产组合实际情况,应明确设定股指期货风险敞口、风险对冲比例、风险对冲有效性、保证金管理等风险控制指标。并对保险机构进行股指期货投资的专业管理人员资质配备进行了严格规定。

  平安资管表示,将以对冲系统风险为目的,应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在业务中进一步加强团队和系统建设,优化流程。同时,也会不断强化风险责任意识,细化风控安排,健全并执行好风控机制,系统地管理好股指期货业务风险。记者 刘小微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