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鼠仓冲击 博时基金公司估值待调整

2013年07月30日 10: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对于遭遇黑天鹅的重仓股,基金公司往往会对其调整估值。但如果基金公司自己遇到黑天鹅,那么自身“估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据媒体报道,博时基金[微博]的基金经理马乐因在操作上同两个账户高度关联,可能涉嫌“老鼠仓”,已被边控。虽然博时基金方面对外宣称仍不知情,但也未否认此事。

  “如果情况属实,博时基金的发展可能会大幅放缓,公司资产净值将会下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预估。

  或受困机构“洁癖”症

  “代价挺惨重。”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称,他所在公司在被曝出老鼠仓后几年就“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

  历史上,当一家基金公司发生“老鼠仓”后,过去积累的业务会大幅萎缩;新业务也将停滞不前。最终结果就是自身规模和排位的双双下降。

  2008年,上投摩根的唐健和南方基金的王黎敏被曝涉案“老鼠仓”。2007年底两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净值排位分别是第10位和第4位;2009年底两家公司的规模净值排名分别降至第18位和第5位。

  2009年,长城基金韩刚、刘海;景顺长城涂强等多位基金经理再被曝出老鼠仓。次年两公司规模排名同样有所下降。

  此外,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等基金公司都曾中招。

  造成过去积累业务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基金持有人患有“洁癖”症:一家公司被曝出严重污点,这些持有人会坚决赎回污点公司的基金。这类持有人多以机构为主,包括大多数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社保基金都有类似“洁癖”。

  2010年末,社保基金进行管理人招标,第一轮筛选,参与竞逐的22家机构中,就有6家机构被淘汰,其中包括上投摩根、景顺长城、融通基金等4家有内幕交易“前科”的基金公司。而上投摩根距2007年唐健案已过去3年有余。

  今年4月份,易方达被曝出马喜德案,虽然马喜德作案时间并不完全在任职易方达时期,但易方达二季度仍遭遇机构赎回。

  上海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透露,有三类问题是“洁癖”机构一定会规避的,就是证监会给基金公司划定的三条底线:“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和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一旦有基金公司触碰这三条底线,我们将赎回这家公司的全部产品。这是我们风控的要求。”

  而博时基金的风控严格在业内多有传播。正因为如此,博时基金获得了机构青睐,并首批获得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资格。

  2012年末,博时基金社保基金管理规模549.13亿元,行业排名第三;企业年金规模276.71亿元,排名亦是行业第三。两项合计,行业排名仅次于嘉实基金,业内排名第二。

  “如果博时基金马乐案属实,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新增账户可能不会眷顾博时基金,老账户资金亦有可能被赎回。”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称。

  此外,博时基金公募产品也可能会被以保险为主的机构赎回。

  新业务难拓

  另一方面,如果基金公司突破“三条底线”,其新业务发展亦将大受限制。

  “代价很惨重,我们两年时间没有新业务。”深圳一家曾曝出老鼠仓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虽无明文规定,但只要突破“三条底线”,监管层将关闭该公司新业务的所有窗口。包括新基金、海外业务、子公司业务等。公司发展近乎停滞。

  “无论什么材料报到证监会都会被毙,整个公司都人心惶惶。”前述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消息人士介绍了公司被曝“老鼠仓”后公司总经理的遭遇:“老板(总经理)跑证监会、跑各个机构都遭冷遇,能感受到老板的压力巨大。”

  过去两年,基金公司规模和份额的拓展越来越依靠新产品。整个行业又处于资管混战的前夜,如此时出事,基金公司或将失去更多。

  博时基金今年本有着不错的新产品发展势头,近期接连发行博时双债增强债券基金、优势收益信用债基金及较为创新的安丰18个月定期开放债基金等。另外,黄金ETF也有望获批。但马乐案或许让博时基金的新产品进程戛然而止。

  博时基金还有着开拓海外业务的战略规划,亦可能受到影响。“海外机构很看重基金公司的历史污点,我们海外业务就曾受到严重冲击。”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回忆 ,他所在的公司历史上也曾曝出“老鼠仓”。

  “一般而言,管理层会暂停出事公司一年左右的新业务,但从流程来看,基金公司开展新业务的时间会更长。”前述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如一两年不拓展新业务,之前储备的新业务将没有市场,公司新业务的开发能力会弱化,实际影响可能更久。”

  “好比一个人坐过牢,影响是终身的。”上述上海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比喻称。(曹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