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重启逆回购凸显“稳中有为”调控思路

2013年08月05日 10:04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央行8月1日在市场上开展了340亿元的逆回购,较7月30日的170亿元又有大幅增加,再加上本周到期的850亿元央票,本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共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达1360亿元。这不仅体现出当前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灵活性,也显示出当前宏观调控“稳中有为”的操作思路。

  根据央行网站公告,8月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期限为14天,操作规模为340亿元,中标利率为4.50%,与上期的3.45%相比大幅上行了105个基点。

  专家指出,流动性趋紧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时央行重启逆回购意在稳定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契合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的经济工作要求。

  所谓逆回购,就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央行在获得了质押债券的同时,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目的就是在市场出现利率上升、资金紧张时向市场注入一定规模资金,以平衡市场流动性。按照以往惯例,8月份通常为下半年到期量最多的月份。再加上央行本周“二次”延续逆回购操作,令市场资金面压力进一步缓解。由此看来,8月份流动性状况日趋缓和已“指日可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逆回购操作是时隔近半年后再度重启。记者梳理发现,上一轮央行逆回购操作是在2012年二季度,当时恰逢我国外汇占款出现罕见负增长格局;结束于今年春节前夕,为应对春节市场流动性需求,春节前一周央行曾实施了8000多亿元的大幅逆回购操作。

  而此次逆回购的再开启,在不少专家看来,或将预示着新一轮逆回购调控周期的来临。6月份的资金市场异常波动仍“索绕于心”。究其原因,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成为“主凶”。进入7月初以来,虽然资金价格稳步回落,但实际资金面仍较为脆弱,资金价格已难回此前的“蜜月期”。就目前来看,虽然贷款增长势头已放缓,节假日时点性因素也消失,但外汇占款下滑、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等因素仍未褪去。

  因而,为有效缓解市场上偏紧的流动性,逆回购重启的必要性大幅增加。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6月外汇占款的负增长并不是偶然现象,未来几个月这种状况仍会延续,整体的趋势是外汇占款下滑。而这种情况将造成流动性偏紧,若不再进行适当调控,6月份的资金市场异常波动也可能继续上演。鉴于此,逆回购重启预示着未来外部流动性并不乐观,预计逆回购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联讯证券分析师杨为敩也指出,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可能会从到期资金较多过渡到到期资金较少,这会使得下半年央行的逆回购成为常态,而本次的信号或将预示着央行逆回购短周期的来临。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连续两期逆回购的中标利率均高企,也反映了央行微调的“适度”。统计显示,此前一期14天逆回购发生在2月7日,当时的中标利率为3.45%。而8月1日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4.50%,7月30日7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为4.40%,均大幅高于“3.45%”。

  业界对此分析认为,这是为了“稳预期”而为。申银万国分析称,逆回购“量少价增”,实际表明央行并非真正有意要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更高的资金利率水平上进行引导,以形成更平稳的预期。因此,这次逆回购投放与其说是数量工具,还不如说是价格工具的指导意味更浓。

  在宏源证券研究员邓海清看来,“偏高的回购利率可理解为央行确认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试想如果7天逆回购利率仍为3.35%,那么市场将会对央行政策意图无所适从”。

  事实上,逆回购的持续开展,也从侧面呼应了近期央行在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表态,显示了货币政策“稳中有为”的调控思路。

  “预计货币政策下半年仍以维稳为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从年内来看,尽管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有降息的需要和压力,但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和防止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考虑,降息还是会较为谨慎。陈兰君子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