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继续稳健货币政策 增强调控的针对性

2013年08月07日 12:2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再度重申了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维护货币市场稳定,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当前,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取得重要成果,经济发展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扑朔迷离,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释放出温和企稳的积极信号,但形势依旧复杂。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将经历一个在结构调整中逐步释放增长潜能的过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提升,通胀潜在压力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及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面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要及时有效应对复杂局势和挑战,就要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需继续谨慎权衡,不断提高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整合金融资源。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协调性,要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要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协调性,要发挥好结构性信贷政策对于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做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更好地推动重点领域行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要引导金融机构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别化的方式方法,逐步调整盘活存量。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协调性,要做好调控重点的选择。要抓住当前改革时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的水平,强化价格型调控机制,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协调性,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理财、票据和同业业务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强化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非正规金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构建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框架,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下半年经济工作已全面展开。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丰富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和协调性,更好地发挥各种工具的综合效应,扎实做好金融宏观调控工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