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买银行理财留神“隐形成本”

2013年08月13日 14:3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常年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或许也很难留意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正在悄然提高,“尽管很多银行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已经剔除了销售手续费等费用,但这至少说明,在理财产品这个盘子里,银行将所得收益往自己口袋里多放了一些。”业内人士表示。

  6月,由于市场资金紧张,银行纷纷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但在这轮大战过后,就有银行悄然提高了自己的销售费率。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某系列理财产品长期发售,此前销售费率均为0.1%,但7月初翻了一倍,上调至0.2%;7月第二周上调至0.3%;从7月末开始跃至0.45%。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站,某长期发行的系列理财产品,在7月2日发行当期及此前一段时间,销售手续费率都是0.1%/年,但是在7月9日发行时,销售手续费率却上涨至0.2%。近日,该银行又发行了此系列产品,销售手续费率依旧维持在0.2%。这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这样表示:目前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为××,但客户可获预期收益率,要扣除理财产品托管费和销售手续费等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6月资金紧张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确实挺高,有点“赔本赚吆喝”,后期一些银行手续费提高,不排除是为弥补收益的可能。

  收益高了多交管理费

  市民买理财产品,都盼望到期后实际收益率能超出预期收益率。不过,即使产品实际收益率确实超出了预期,这多出来的收益也未必能到投资人手里。

  在前文所提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里,费率列出3种:理财产品托管费率0.05%/年、产品销售手续费率0.2%/年,还有一项银行管理费率,没有写明具体费率,但表示:如果实际收益低于或等于预期收益,银行不收任何管理费;如果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银行收取管理费。

  另外,还有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里表示:如果实际投资收益扣除其他各项费用后高于客户可获得的封顶收益,则超出部分作为投资管理费。

  算好资金“空白期”

  业内人士表示,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除了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看好收益计算方式及各项费用,还要计算好资金“空白期”。

  据介绍,空白期指的是理财产品起息日之前的募集期以及从到期日到到账日之间的清算期,“募集期只按照活期来算利息,而清算期则不计算任何利息。”在银行发行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时,一些市民担心买不上,往往会在刚募集的前几天甚至当天就买,而一般募集期都会长达7天,清算期一般也需要几个工作日,这样一来,一款40天或者90天等期限的理财,实际占用资金的时间远不止这个天数,而前后被占用的时间里,资金获得的收益极低,平摊下来,市民一笔投资实际获得的收益就不如理财产品说的预期收益率那么高。

  百姓理财需精打细算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出现的各种“纠纷”,专家认为,一方面银行需要有所反思,另一方面,客户也应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作为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手续费进行适当调整本无可厚非,但在调整之前应尽到足够的告知义务,及时通过公告等形式告知客户。

  也有专家认为,银行有义务详细披露理财资金的投向、收益情况以及各项收费的明细,而不应把理财收费做成“糊涂账”,更不应通过“隐形收费”,实现“赚了归银行、赔了归客户”的目的。那些通过延长募集期等形式“伪造”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终究会被客户发觉,被市场竞争淘汰。   (宗和)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