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晓龙:供应链电商化 金融服务呈现新特征

2013年08月14日 09:21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参与互动(0)

  2013年8月13日,第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主题为“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中国电子银行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直播了在13日下午举办的“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2013”分论坛。

  平安银行对公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金晓龙出席了互联网金融分论坛并发表演讲,金晓龙认为整个供应链呈现电商化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的各方参与者都在自己的生态圈向上下游延展,谁赢得平台客户的入口权,谁赢得资金的入口权是最关键的。

  以下为平安银行对公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金晓龙发言实录:

  主持人:银行已经行动起来了,而且银行做的非常不错,行动很快,效率很高,做的规模和覆盖的范围很广。下面请平安银行对公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金晓龙先生,他的主题是“供应链电商化与金融创新”。

  金晓龙:前面听了几位的讲演,尤其是黄总的讲演,觉得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互补的关系,互相竞争,互相激发潜能的关系。我们这家银行前身是深圳发展银行,电商化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怎么发展,也是我们一直持续研究的话题。首先我想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都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电子商务18万亿,B2B15万亿,C2C3万亿。去年整个电子商务规模是8.1万亿,零售就是1.3-1.4万亿。从我们银行来讲,对B2B、B2C和C2C都非常关注。我们研究认为,供应链在电商背景下呈现六趋势,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电商化的系统下变成了产供销系统,自建电子商务,很多行业大型企业,包括汽车企业都已经开始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了。行业的领先企业投资主导的行业分销平台,不仅销售自身的产品,扩展行业的供销平台。信息服务商、软件服务商、供应链管理服务商,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行业B2B垂直交易网站蓬勃发展。像阿里,苏宁,综合性跨区域的平台已经比较成熟了。在供应链的长尾,具有物理聚合特征区域性专业的线下交易市场,也呈现明显的电商化交易市场。

  从这些方面来看,整个供应链呈现电商化的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供应链的各方参与者,行业都在自己的生态圈向上下游延展,现在已经跨界发展了,跨界是电商的突出名词,谁赢得平台客户的入口权,谁赢得资金的入口权是最关键的。

  在供应链电商化的背景下,金融服务呈现了新的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金融服务的可获性跟传统金融不太一样了,从效率、门槛、风险评级体系跟过去不一样了。第二个是可视化、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互相匹配。我们去年做了供应链管理报告,所有供应链的参与者,对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都需要及时的,可视化的信息获得。第三个就是综合金融,不仅仅需要融资、资金增值、保险、证券基金,也需要全面的考虑。我们可以从阿里的版图的发展,可以获得更加清晰明确的一个鉴定。阿里做物流,还是走四流合一的模式,起点是商流。

  我们看看以阿里为代表的公司的成功因素,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第一个就是交易的见证,过去银行的支付体系下面,我们在淘宝买东西,没有说货到了以后,客户签了以后才付款的,交易见证和支付安全,在B2B、B2C,对消费者实现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第二个方便使用界面非常的友好,而且跨过了单个银行的界限,支付效率提升。第三个支付成本低,收费也比较低。我们在淘宝买东西,在什么时间点登什么网站、买什么产品、多少钱,信息是比较全的。这些方面的因素促成第三方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生长。

  银行电商化或者金融互联网发展的实践活动。比如说我们跟宝钢的合作,在宝钢的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下面,我们的融资支付和还款的环节,完全和宝钢的电子商务的一些运营和客户的一些经营活动已经完全融合了。那么也就是说客户在电子订单形成以后和银行的融合,和物流的融合,都已经是一体化了,2010年就已经实现了。

  第二个电子交易市场,应该超过50家的交易市场、支付结算、交易监管、在线融资方面的活动。

  第三个我们正在于第三方信息平台合作,我们为第三方信息平台提供在线融资和支付的功能。我们力争做到以网络购物作为我们服务的参照物。网络购物的便利性达到多少,我们达到我们网络金融就达到多少。比如说我们对应下面四个指标来做。我相信我们传统的金融行业,传统的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大的背景下,我们一定会做出不一样的举动,我相信也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