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七夕“特供”理财 主打高收益

2013年08月14日 09:44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皓月当空,喜鹊衔枝,牛郎和织女相聚在一起。”这一画面并非影视剧里的浪漫场景,而是某银行官网挂出的理财产品宣传广告。昨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不少银行借助“节日营销”,推出类似“七夕特供”、“七夕特别版”的理财产品,“与恋人一起买理财,积累更多财富,让爱情更加稳固”成为其广告宣传的类似用语。

  以某股份制银行“七夕特别版”理财产品为例,门槛为10万元起,期限为36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5.9%,而该银行近期发售的同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仅为4.8%左右。此外,某城商行发行的“七夕专属”理财产品,门槛也是10万元起,期限7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

  记者统计发现,各银行发售的七夕节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致在4.9%至5.9%之间,而普益财富报告显示,8月3日至9日的报告期一周内,银行发售的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8%,收益明显不及七夕节“特供”理财产品。

  理财师李冬梅对此解释说,“七夕版”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同类的理财产品,因为在目前资金面依旧紧张的背景下,“现金为王”才是硬道理;“七夕版”理财产品收益率其实也并未超6%,这样的资金成本尚在银行可承受范围内,也低于6月“钱荒”期的收益率水平,银行借助节日概念吸收资金,这才是银行的目的所在。

  某城商行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在目前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的情况下,理财产品依旧是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方式,而6月“钱荒”期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多为3个月以下期限,大多会在9月底之前陆续到期,“借新还旧”的操作方式还在继续,银行在三季度末的揽储任务依旧艰巨。

  普益财富的数据也印证了银行“资金面”紧张的说法,7月份,共有116家银行发行了3301款个人理财产品,而去年同期只有92家银行发行了2485款个人理财产品。业内人士预计,“七夕版”理财产品以高收益“揽客”只是开始,随着9月即将到来的银行季末考核,资金争夺战或将再度打响。黄海京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