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战略的形成

2013年08月26日 13:24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0)

  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从党的许多重要文件里可看到其坚定的决心与明确的目标。

  早在1993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提上议事日程,并且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纳入五年规划之中。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2011年3月16日,“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综上可见,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最终确立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即“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战略其实质就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文/王元龙)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