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金持续抽离 市场再盼稳定汇率之策

2013年08月27日 10:33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有关部门需要根据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节奏,采取相应进退举措,比如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管理,如果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快,就收缩流动性;如果退出慢,就释放流动性,并且寻求路径化的具体举措,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7月,资金继续从中国市场抽离,这延续了6月的态势。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3642.72亿元,较6月末的273887.46亿元减少244.74亿元。这是外汇占款余额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也是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资金外流,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将有贬值的趋势。

  这对外贸企业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路径不明朗之时,人民币汇率会随之大起大落吗?外贸“国六条”提出的“保持汇率稳定”,应当如何实现?

  资金持续抽离

  “现在,人民币贬值的力量不断积累,如果央行不作相应的政策调整,很可能造成国内流动性紧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话题源于7月份外汇占款连续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3642.72亿元,较6月末的273887.46亿元减少244.74亿元。这是外汇占款余额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也是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与此同时,财政存款却大增逾6000亿元。合计下来,有6790亿元的资金从中国市场抽离。

  此外,7月份银行结售汇延续了6月份的逆差走势。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统计数据,7月份银行结汇1508亿美元,售汇1576亿美元,结售汇逆差69亿美元,是6月份4亿美元逆差的17倍多。

  鲁政委指出,这说明资金正在从中国市场抽离。究其原因,他表示,最主要原因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增强及其经济回暖,导致美元走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采访中表示,除了美元走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信心正在下降,不看好新兴市场前景。

  此外,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除了预期因素,国内银行业发生的“钱荒”体现出表面上的流动性紧张,给外汇占款带来压力,这也是造成资金抽离的原因。

  汇率如何稳定

  “理论上讲,资金抽离对中国的出口有帮助。”郭田勇指出,资金抽离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减弱,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进入贬值通道,这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客观上是利好。

  不过,郭田勇提醒,外贸企业并不能以此作为竞争优势,最根本的举措还是要进行转型升级。就目前而言,人民币汇率还是应当保持稳定。

  谭雅玲也主张,当前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加快完成国内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投资的回报率,从根本上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外汇占款一旦形成下降的趋势,延续的周期最少要一个季度,因此短期内新增外汇占款将可能继续维持低位。

  但也有研究人员提醒,目前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企稳,也存在资本再度流入、人民币汇率反降为升的可能。这一点在本月已有迹象。8月5日~9日,人民币汇率在一段时间的相对平静后连续5天步步高升,数度改写汇改以来的纪录。“要进一步加强监控。”鲁政委指出,目前,很有可能处于外汇大出大进、突出突进的时期,过去偏重对资本流入的监控体系可能会受到挑战。根据当前情况,央行和外汇局还应当加强资金流出和突进突出等情况的监测,并且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

  鲁政委还建议,有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国外经济数据,根据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节奏,相应采取进退举措,比如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管理,如果量化宽松退出快,就收缩流动性;如果退出慢,就释放流动性。并且,高层之间还要密切沟通,寻求路径化的具体举措,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闫小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人民币汇率稳定需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实现,从扩大升降幅度开始,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同时,央行要加强预期引导,比如,信息传递要及时明确、适时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