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存款、理财利率悄然上涨 大额可转让存单或重启

2013年10月02日 15: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刚刚过去的9月份是银行的季末考核时点,也是6月份资金紧缺风波后,银行面临的第一个季末考核时点。在存款流失的压力之下,银行“存款大战”再次吹响号角。不仅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不断上扬。

  虽然这些举措更多的是银行基于流动性紧张和考核压力使出的揽储招数,并不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但倘若有朝一日存款利率真的完全放开了,这对于银行来说无疑将是一场“大考”。专家认为,为避免利率完全放开后的价格恶性竞争导致银行危机,找到合适的引导性利率以及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措施都非常重要。近期关于大额可转让存单将重启的消息备受市场关注,这或许将成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存款利率“上浮到顶”

  近期不少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存款利率上动作颇大,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全线上涨。

  中信银行近期高调宣布,除了一年期(含)以下存款利率上浮10%外,两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也上浮10%。此外,近期光大银行也推出了存款优惠政策,存款利率全线上浮了10%。目前该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3.3%,而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只要达到10万元以上也能享受利率上浮10%的优惠。

  “我们的利率已经上浮到顶了,没办法再继续上浮,有时候会推出存款送油等活动来吸引储户。”光大银行上海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存款利率上浮之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近期也不断上涨,不少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突破了5%,有的甚至达到了6%。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表示,“双节”期间,银行揽储各出奇招,不仅存款利率上浮至顶,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节节攀升,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涨八周,平均预期收益率超5%。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2013年9月29日,9家商业银行共发行68款国庆节专属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4%,比中秋节专属理财产品的5.15%高出0.09个百分点。

  “揽储大战”屡屡上演

  实际上,去年6月份央行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扩大至10%后,大多数银行就纷纷跟进将一年期(含)以下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而中长期存款利率则“按兵不动”。不过,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瞄准中长期存款利率,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也不断上扬,这和银行存款压力大不无关系。

  “季末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只能到处拉存款,像我们这种城商行存款压力更大,我所在的银行给员工下达的揽储奖励是返点万分之三,据我所知,另一家城商行居然返点万分之八。”上海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冲量达标,季末存入、下季度初取出的“存款短线游”几乎每到季末就会上演。对于很多银行工作人员来说,为了完成存款指标,“揽储”成了他们季末月底的主要工作。

  存款利率上浮、高收益理财产品甚至给予大额存款“回扣”等成了银行的揽储招数,而这样的“揽储大战”之所以屡屡上演,存贷比考核、季末资金面趋紧等都是诱发因素。此外,各类固定收益产品的涌现、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民营银行牌照可能放开等都加剧了市场竞争,银行存款流失的压力不断凸显。特别是经历了年中“钱荒”后,银行更加注重资金平衡。

  大额可转让存单或重启

  我国已经取消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目前距离利率完全市场化只差存款利率放开一步。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可能是允许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而不是将所有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因为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上限,银行的竞争可能迫使定价能力较低的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贴近上限,对他们的息差和经营构成压力。其次,提高存款利率上限将导致银行资金成本上升,银行势必会转嫁成本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在当前经济增长依然较为疲弱的态势下,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一次性全面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对银行负债成本和净利差的冲击难以估计,基于对风险的担心,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分步骤推进。根据国际经验,大额可转让存单曾经成功担负过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过渡性步骤的功能。”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目前我国推广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时机已经成熟,且风险是可控的。(记者王涛、王淑娟)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