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期债单日跳涨 反弹或难成反转

2013年11月01日 14: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在头一天刷新上市以来低位后,周四(10月31日)国债期货上演了9月底以来难得一见的强劲反弹,主力合约创下最近一个多月的单日最大涨幅。市场人士指出,流动性出现缓和迹象,为期债市场超跌反弹提供契机,在月初资金面继续改善的预期支撑下,期债持续下跌过程告一段落,修复行情或可维持,但短线反弹难以变成阶段性上涨。

  终见像样的反弹

  在连续下行超过一个月之后,国债期货市场在10月末这一关键时点,终于上演了一次像样的反弹。本周四,国债期货全线高开,盘中逐波上扬,尾盘涨幅扩大。主力品种TF1312收报93.74元,上涨0.23%,单日涨幅仅次于9月17日的0.40%。

  月末最后一天,国债期货终见强势反弹,或多或少让多头们挽回一点颜面。从主力合约走势上看,自9月27日脱离前期高位后,TF1312基本是一路走低,此次反弹的头一天,TF1312刚刚在盘中刷新了上市以来的最低价位。另外,从TF1312持仓情况看,9月下旬时多单占据绝对多数,但在随后期债回调过程中,多头且战且退,净多单逐步萎缩,从10月16日开始全面转变为净空头格局,10月30日持仓前五名机构净空单更高达1045手。经过周四的反弹后,TF1312收复过去一周的下跌,前五名及前十名机构所持净空单也分别减少了178手和200手。

  美中不足的是,昨日国债期货成交依旧清淡,全市场成交2201手,只比前一日略微放大逾一成。就整个10月份而言,国债期货依然全线收跌,主力合约领跌0.75%。

  流动性松动充当导火索

  据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国债期货反弹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超跌后的技术修正,而流动性开始出现缓和迹象,为市场超跌反弹提供了契机。

  某期货公司研究员表示,资金面是当前国债期现市场行情的主导因素。自上周四以来,资金愈发吃紧导致国债现券收益率跳涨至历史高位,期价则下挫至上市以来新低,市场的反应总体上超出了宏观基本面决定的范畴。这也意味着,一旦资金面出现松缓,资金价格的回落也将带动国债期现市场展开修复。基于这点判断,市场对期债在创新低后酝酿短线反弹存在一定的预期。不过,修复行情顺利展开,一是需要看到流动性或者说资金价格指标的拐点信号;二是需要现货行情止跌企稳的配合。

  该研究员指出,事实上,周三期债市场已经出现反弹征兆。当天主力合约开盘后遭空方打压,一度跌至93.452的上市后最低点,但午后多头发力,最终挽回跌势,报收平盘。值得一提的是,周三市场资金面午后转松,部分中长期限资金利率出现回落,这让投资者看到了流动性拐点的信号。周四,无论是资金面还是现券市场都表现出回暖迹象,为投资者参与低位博反弹扫清了心理障碍。

  周四,银行间市场包括隔夜、7天指标品种在内的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走低。一位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资金面松缓提振了现券市场买盘,各期限品种收益率也有不同程度下行。国债期货活跃CTD券方面,剩余7年左右的130020最新成交在4.10%,比前日收盘下跌5BP,130015最新成交在4.12%,前日尾盘成交在4.195%,130008最新成交在4.17%,前日尾盘报4.35%。

  短期反弹难成反转

  基于月初流动性向好的判断,目前国债期现市场对修复性行情的延续抱有期待。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资金面回暖的时间和空间尚且存疑,对后市仍需留有一份谨慎。

  目前支撑资金参与短期博反弹的理由还是比较充分的。一方面,跨过月末关口,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回落是大概率事件。随着月末考核等扰动因素消退,资金面会出现自我修复的过程;从11月份开始,将进入年末财政存款集中释放期,而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依然呈现净结汇态势,外汇占款的增长势头暂时不会出现反转,流动性供求格局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目前国债收益率水平已处在阶段高位,进入11月,利率债供给压力将逐步减轻,收益率上行空间已经不大,出现一定回落的几率看似更大。

  不过,前述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资金市场和现券市场最终是否会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则是另外一回事。目前市场走势只是机构对流动性预期较为乐观所致,但资金面利好能否持续仍值得怀疑,比如逆回购会不会停止操作,且资金利率会维持在什么水平等,还都无法明确。

  安信期货国债期货分析师王昭君认为,期债持续下跌过程已告一段落,但短线反弹难以变成阶段性上涨。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