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商业银行重在把握收放平衡

2013年11月07日 10:1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如何在收与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金融政策引导去产能进程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存量要跟增量实现有机的衔接,关键是要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记者杜金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阻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桎梏。不过,从近期政策及监管层的一系列动作看,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信贷标准更具体、操作性也更强,商业银行如何在收与放之间定夺面临考验。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1月4日在福州“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的讲话,也意味着银行化解过剩产能的步伐提速。

  其实从今年各行的信贷投放来看,银行已经在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出手化解产能过剩。各大行过剩行业贷款余额的增速都远低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且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占比也在不断下降。

  不过,虽然银行在产能过剩领域贷款不断压缩,但显然,监管层期望化解产能过剩这项工作能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并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

  “这次化解过剩产能,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尚福林表示,关键是要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正基于此,监管层要求,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属于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项目的合理信贷需求,可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推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兼并活动相当重要,而非简单的控和压。”业内人士表示。这表明加快完善差别化信贷支持安排是银行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对于怎么消化、怎么转移、怎么整合、怎么淘汰,都进行了对症下药。同时还提出“在产能过剩行业内部,通过科学设定信贷标准分类施策”来区分先进和落后,这也为银行提供了重要指引。所谓信贷标准的设定,要涵盖利润率等效益类指标、碳排放等环保类指标、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类指标、用地用电用水等资源消耗类指标以及行业技术标准等。

  “这些年绿色信贷的目录也在调整,标准也没统一,给银行在实践中也带来执行上的困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办公室主任曾刚表示,慢慢把一些标准细化,对银行来说有更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显然,监管层这样的目的是希望银行更加灵活地驾驭信贷主动权,抑制过剩行业重复建设和投资,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有针对性地化解产能过剩。

  但从目前看,银行过于谨慎的态度,让监管层有所不满。“银行目前产能过剩领域的信贷政策更加谨慎,考虑更多,贷款发放和回收都要经过科学的测算,以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变,经营收益不变,社会影响较小。”上述人士表示。

  “从推升不良贷款的产能过剩行业来看,由于产能的消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银行未来还需面对持续的考验。”某上市银行高管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了担忧。

  担忧源于去年以来,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并亏损,使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下滑。根据上市银行今年三季报数据,16家上市银行中1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资产质量相对稳定的五大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也增加了344.84亿元。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是不良的重灾区,而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如钢贸、光伏、船舶等行业,正是不良贷款增长的高发行业。

  业内专家表示,若金融机构集中收贷会引发连锁反应,并增加不良贷款增长压力,在内部考核与惩治机制下,为避免不良贷款余额急剧上升,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借新还旧、逐步压缩,努力维持企业最低程度运转。“这样一来,导致去产能进程缓慢。”

  “现在有些领域积累了很多的产能,对这些行业,别说是撤出,银行即使是减少投入,就有可能对这些企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比如像钢铁和电解铝行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记者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如何在收与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金融政策引导去产能进程需要关注的一个关键,存量要跟增量实现有机的衔接,“腾挪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新的结构调整。”

  “原先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在过去一个时期能取得相对较高的回报,同时还有比较强的还本付息能力,收益率也比较稳定,造成银行大量的资金一哄而上。”宗良表示,下一步银行自身要加快转型,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化程度更高。换言之,从商业可持续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国家经济薄弱环节。

  “银行每年通常都会对产业政策进行一定调整,现在需要加强动态性,根据实际行业和国家产业发展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做到充分地有前瞻性地进行行业分析,根据实际风险变化情况,进行一些适度调整,对已经发生和可能会出现风险的,及早处理。”曾刚表示。

  “新的形势下,经济结构的深刻优化会引导银行信贷更加合理的投向,而银行合理的信贷投放又将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宗良表示。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