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信行骗有“剧本” 骗子充儿子“坑爹”

2013年11月11日 11:27 来源:滨海时报 参与互动(0)

  临近年终,电信诈骗又进入高发期。“猜猜我是谁”的把戏,要求转账汇款的陌生短信……这些老套的骗术早已为公众所熟知。然而,犯罪分子的骗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一场场类似“心理游戏”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且让骗子们“屡试不爽”。这些“心理游戏”是如何进行的,缘何能让受害人“鬼使神差”主动汇款?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案例1

  骗子充儿子 “坑爹”没商量

  今年7月,家住内蒙古包头市的王某遭遇了一起骗子们精心编排的网络电信诈骗。据办案人员介绍,这伙犯罪嫌疑人主要针对子女在海外留学的家庭实施电信诈骗。他们先是通过海外社交网站“物色”目标,通过与海外留学生聊天熟悉他们的语气、家庭情况,然后植入盗取QQ密码的木马。在以此手段成功获取王某儿子的QQ密码后,犯罪嫌疑人开始对王某实施诈骗。

  7月23日中午,王某用QQ与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儿子”聊天时得知,其就读学校的教授唐琼要回国给父亲看病,因所带现金过多,在机场安检时被拦下。“儿子”还说,“唐教授”已将4万澳元交给了他,但当地银行因各种原因,在26日才能办理汇款业务。最后,王某的“儿子”将“唐教授”的手机号发给王某,让他们直接联系。在聊天中,王某的“儿子”反复向其强调,“唐教授”很有名气,千万不要多问,别得罪了“唐教授”。

  信以为真的王某打通了“唐教授”的手机。“唐教授”在电话里埋怨王某的儿子没有把事情办好,说当天下午就要做手术了,急等钱用。由于知道“儿子”那里放着4万澳元,王某便答应帮“唐教授”的忙,将10万元人民币汇到了“唐教授”账户上。之后,王某再次通过QQ与儿子联系,儿子称根本没有此事,王某方知被骗。

  案例2

  行骗有“剧本”  五天骗百万

  据介绍,与过去的粗放式骗术不同,近几年出现了按“剧本”实施诈骗的案例。比如,第一名骗子以“法院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获知受害人的身份证号等信息,然后称其医保卡资金被骗,并向受害人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让其在电话未挂断的情况下,用另一部电话查询该号码所属单位。

  受害人通过查号台确认该号码为上海市某公安分局的电话后,第一名骗子称要请示领导,随后挂断电话。第二名骗子以“公安局领导”身份登场,通过虚拟拨号器,受害者此时手机来电显示是上海市某公安分局的电话号码。“公安局领导”称,经过查询,受害人卷入一起涉黑涉毒案,有300万元的赃款被汇入了以其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必须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让受害人好好考虑。

  随后第三名骗子以“专案组组长”的身份与受害人联系,称此案由中央督办,反复强调此事必须保密,否则罪加一等,让其到上海接受讯问。受害人往往表示无法赶往上海,骗子称可以电话询问,并向其传真了一份印有其身份信息的“拘留证”。

  该骗子在谈话中表示,可以为其办理取保候审,但必须如实告知家中资产,并按照资产额的20%缴纳保证金。如果最后查明没问题,立即退还。

  此时,受害人已对骗局深信不疑,并按骗子指示,在银行开立了新账户,将数百万元资金存入。随后,又在骗子的电话“遥控”下,将钱汇给对方。

  揭秘>>>

  骗子心理战“三部曲”

  内蒙古公安厅刑警总队副总队长王铁峰表示,很多电信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心理游戏”的高手。他们通过提前策划,将受害人引入“无喘息之机”的氛围中,再以“保密”“重要”等心理暗示的手段,使受害者放松警惕,进而实施诈骗。

  据办案人员介绍,很多受害者回顾案情时都表示,听信骗子的言辞后,思维就处于停滞状态,事后才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很不可思议”。

  1制造危机

  首先是制造一个危机事件,导致受害人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出现“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分泌水平提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就会不从容了。

  2取得信任

  其次是为了达到让受害人信任自己的目的,骗子通过事先掌握受害人多项信息,形成一个能够导致信任的信息链。

  3冒充权威

  再次是冒充一个权威部门,不是电信、银行,就是法院、医院,还故意表现出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很容易获得受害人的信赖。之后,他们又使用一些安全账号”、“网络银行”等听起来比较专业,但是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又不太熟悉的术语。

  盘点>>>

  10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以“摔伤住院”为名要求汇款

  嫌疑人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亲朋子女资料的情况下,事主亲朋子女上课、上班或手机关机期间,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辅导员,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亲朋子女出车祸住院,或在外将人打伤甚至打死,急需医疗费或者需要钱赔偿给死者家属,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事先录制QQ视频骗信任

  嫌疑人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取信任,最后向其借钱。

  虚构“退税”诱导转账

  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等名义联系事主,谎称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上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冒充熟人“江湖救急”

  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电话冒充熟人(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谁”等语言“套磁”),谎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等理由,要求事主为其汇款。

  网络购物骗“运费”

  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事主与其联系后,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 “手续费”、 “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转账骗得钱财。

  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嫌疑人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虚构绑架事实诈骗

  嫌疑人给事主打电话,谎称事主孩子等亲属被其绑架,并模拟孩子、亲人的哭声、叫喊声,从而骗取事主钱财。

  假冒汇款“误打误撞”

  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银行,账号:××××××,谢谢”之类的短信。此种诈骗的嫌疑人往往是误打误撞,恰巧事主正准备办理汇款事项,因粗心大意不及多想,结果把钱款“汇”错了对象。

  发送虚假招聘广告

  嫌疑人以招聘业务员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事主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为由实施诈骗。

  发送招嫖等不法信息

  嫌疑人通过拨打电话主动为受害者提供性服务,在事主答应和其进行交易后,嫌疑人会要求事主事先汇去一部分钱作为风险金,在交易完毕之后就会退还。一旦事主给其打钱,往往还会以各种理由要求事主继续打钱,直到事主发觉事情不对不再给其打钱时才收手。

  延伸>>>

  被骗之后怎么办?

  对于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王铁峰提示公众,在接到短信或电话转账要求后,一定要与收款方核实确认后再转账;对于自称是工作人员而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并致电有关部门进行核实,以免上当受骗。对于一旦不幸被电信诈骗,如何及时避免经济损失,专家给出三个妙招:

  首先,要在诈骗案件发生后,到公安机关报案。应在简单说明案情后,要求警方暂缓办理接报案件手续(接报案件手续至少要2-3小时)。而后在警方陪同下快速到银行办理冻结自己银行卡的手续,阻止犯罪嫌疑人转账、提款。

  其次,如果能准确提供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可以拨打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所属的银行客服电话查询该卡的开户地点,并迅速到营业网点查清资金流向;如果不能准确提供银行卡号,可以到银行柜台凭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查询骗子的账号。进入网上银行页面,输入该诈骗账号,重复输错多次密码,可以使该账号冻结24小时,这项操作是为了防止嫌疑人从网上银行转账。

  第三,如果被骗的钱较多,一定要在次日的凌晨重复上述操作,便可以继续冻结24小时。  本报综合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