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钱紧”源于经济内生压力 并非央行制造

2013年11月11日 11:57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末出现的‘钱荒’危机并不是央行制造的,它来自于经济内生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这种流动性内生压力、宏观面债务问题以及国际收支拐点都来自于同一个线索:生产力的衰退。他是在11月9日召开的“把脉新格局 探寻新机会”中国证券业高峰论坛上提出上述观点的。

  刘煜辉强调,造成目前流动性压力较大的原因之一是审慎监管方面出现了漏洞。央行依靠宏观政策释放一定货币,只是把这种压力短暂的盖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如果真正要减杠杆,堵住这个漏洞的话,要靠加强审慎监管。

  他指出,在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明显表示出要去杠杆,到底执行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今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的定调。现在如果不减杠杆,压力不会减小,但如果减的话,有可能遇到政策失据的短期冲击。

  “中国经济从三季度反弹以来,并没有进入到总需求好转的阶段。”刘煜辉强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债务太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的杠杆倍数,无论是从历史纵向来看还是横向来看,与全球其他几个经济体的部分企业部门相比较,中国的企业部门杠杆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刘煜辉称,企业的各方面成本都在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人力成本以及原料成本都没有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不愿意增加库存的。他强调,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库存,只有一种情况,市场总需求非常旺盛,在旺季的时候能够提价,把成本转移出去。但现在的经济恰恰是还没有进入到总需求好转的阶段。

  对于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刘煜辉坚定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题投资还可以深化,核心还是“买改革”。他最看好的是国企改革。

  刘煜辉分析称,主题投资第一波是炒预期,市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析,所有相关联的概念都找出来进行炒作;主题投资第二波是改革案例出来之后,相关股票再涨一轮;主题投资第三波是改革落实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从预期回到传统的估值体系,去看企业财务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投资逻辑就会从炒预期回到原来传统的投资逻辑,去估测这个企业的未来市值成长空间。■本报记者 闫立良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