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盘活存量资金仍有空间

2013年11月12日 09:3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货币政策要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保持定力,精准发力,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由此分析可见,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无疑是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的主基调。

  央行为何坚持不放松银根?这是基于对当下市场流动性整体比较充裕的判断,是基于为稳增长提供稳定货币政策环境的需要,是基于调控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坚决不再走“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的选择,也是基于9月份CPI同比增幅已突破3%,须防止通胀继续上升的考量。

  一般来说,只有在流动性过大、通胀危险加剧、经济增长过快的情况下,央行才会采取银根紧缩政策进行调控。而我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不大可能发生让央行被迫使用银根紧缩政策的情况。

  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从根本上讲,有利于保持GDP增长目标与控制物价水平目标相匹配,在稳增长和防通胀之间保持适度平衡。

  最近已有一些金融机构反映,开始感到流动性趋紧。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少数地方为冲刺GDP年度增长目标,又在走投资拉动的老路,融资需求大;二是受商业银行年终绩效将至,存款需要增加,“同业拆借”到期款需偿还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三是资金投放质量和周转率不高,沉淀死滞增加;四是有的金融机构仍热衷于“钱生钱”游戏,不愿把资金多投向实体经济。

  央行不放松银根,感到钱紧的金融机构如何解决自身资金问题?如何让金融继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盘活存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在我国实体经济以间接融资为融资主渠道的大背景下,重点应是盘活存量信贷资金。这需要限制“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一剩(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投放,把偿债环节或者低效部门占用的资金释放出来,提高信贷的周转率。理论上而言,以人民币贷款余额70.3万亿元计算,如果提高信贷周转率0.1次,缩短贷款平均期限一个月左右,就会相当于通过存量周转多增贷款7万亿元左右,相当于今年前3季度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量,可见盘活存量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

  盘活存量资金,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包括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积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发行企业优先股,主动引导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等。与商业银行以“收回—再贷”模式盘活存量信贷相比,资产证券化堪称盘活存量的捷径。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也已明确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盘活存量资金,还需要改进完善针对经营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方法和考核体系、激励机制。比如,加强存量信贷管理,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变把资金投向“两高一剩”等低效行业的做法,改变将资金过度集中在虚拟经济上而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的做法;以新的绩效考核标准,鼓励金融机构重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信贷资金周转率。尤其应改善对银行业的利润考核办法,适当提高对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容忍度,强化对银行不良资产核销的政策支持。

  要盘活存量资金,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货币资金能够以合理价格对接实体经济中最活跃的中小微企业,提高货币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