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三季国内金融机构对外投资净流出64.58亿美元

2013年11月12日 09:3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11月11日,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73.28亿美元,流入8.70亿美元,净流出64.58亿美元,较第二季度1.35亿美元的净流出相比,环比增幅达46倍之多,且多于同期境外金融机构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这反映了以银行业为代表的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国内金融机构一改上半年下滑趋势,重启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通道。去年第四季度,国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呈现出71.49亿美元的规模,比同期境外金融机构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的50.74亿美元多出4成。今年以来,虽然净流出局面持续,但是前两个季度规模呈现逐步收窄的态势。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为24.1亿美元,第二季度净流出1.35亿美元,环比急剧降速。专家表示,这主要受到我国经济自去年第四季度进入弱复苏状态,江苏等地区造船等制造业企业回款难,加剧了银行业资金流通困难的局面,第二季度银行业因流动性紧缺也出现“钱荒”,这造成了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扩张“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也导致海外市场不稳定性加强,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风险性较大,因而受限。

  第三季度,这种下滑的态势得到迅速扭转,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净流出64.58亿美元。国内经济企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外汇局关于跨境资金的管理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加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打击跨国避税等行为,都为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安定有序的金融环境。

  “这里所说的国内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指中国的银行业。”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虽然从外管局的口径上讲,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从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对此数据的贡献占据大部分。赵庆明表示,近几年来,已经过了“吸引外资高潮”的中国银行业如今更多走出国门,做真正的跨国银行、全球银行。

  因此,银行业“走出去”规模扩大,是我国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额度的上升关键因素。对于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总经理方文建表示,目前西方很多大银行深陷危机,收缩调整,使得市场出现了更多空间,给中资银行提供了新的市场拓展机会。方文建说,随着中英往来的增加,英国企业对中国业务越来越感兴趣。

  此外,根据外汇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3.67亿美元,流出0.82亿美元,净流入2.85亿美元,与第一季度净流入16.71亿美元、第二季度净流入4.42亿美元相比,呈现下行态势。这无疑让人联想到,去年以来,花旗银行清空浦发银行、高盛减持工商银行等事件。专家表示,自巴塞尔协议Ⅲ之后对于资本监管的要求更高,银行需要对所持其他金融机构的少数股权拨出额外的资本金,这降低了外资大行对此类投资的吸引力。尤其是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包括美国银行等在内的世界各地银行大多进行调整战略,从对外“扩张”变为向本土“收缩”,纷纷抛售在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份。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银行业信贷质量和业绩等不被看好。

  相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银行业继续保持经营业绩平稳增长和资产质量稳定,而且到境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开始大幅度回升。也有分析显示,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老资格”境外机构,由于中资银行竞争力增强,不得不缩减在中国市场受阻的业务,重新调整结构,谋求全球布局。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银行业已逐步具备国际竞争力,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