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失血”明显:银行打响存款“反击战”

2013年11月14日 10:1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据央行最新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027亿元,同比多减1227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在财政性存款大幅增加6284亿元的情况下,住户存款流失严重,减少8967亿元。

  业内不少分析师用“失血明显”来形容10月份银行住户存款明显减少的现象。究竟是谁动了银行的“奶酪”?有观点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余额宝”等各种余额理财工具的涌现,分流了大量的银行存款。

  定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创新金融工具,将活期储蓄与货币收益挂钩……商业银行正开拓多种渠道打响一场艰苦的存款“反击战”。

  余额理财工具分流客户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0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027亿元,同比多减122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96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06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284亿元。

  “居民存款减少的原因,一是因为证券、信托等非存款类产品的增加;二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加速发展,各种余额理财工具涌现,吸收了大量的银行存款。”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银行存款流失已不仅是10月份出现的孤立现象。由于负利率的存在,银行资金一再向外流出。为克服存款的负收益困境,追求货币的保值增值,长期负利率环境成为居民努力接受证券、基金、理财等产品知识的重要外部推动力。在非存款收益明显超过存款的情形下,存款“搬家”现象突出,同时,居民趋利性和主动理财意识的提高,使银行面临储蓄存款难有明显回流至体内的局面。

  除此之外,近年来,以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也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产生巨大冲击。“余额宝”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今年6月13日,阿里金融推出的“余额宝”正式上线,引起市场强烈反应。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余额宝”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600万户,累计转入资金规模突破1300亿元,仅第三季度,“余额宝”给用户带来的收益就达到3.62亿元。

  “一个‘余额宝’不可怕,千千万万个‘余额宝’才可怕。”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如是说:“在‘余额宝’业务推出之后,理财市场上各种类似的理财服务不断涌现,一时出现各种‘宝’。这些‘宝’同样都打着现金管理工具的旗号,但又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尽管各种‘宝’背后都可能站着一只或几只货币基金,但这种更加明确精准的客户定位,将从不同方面分流本该流向银行的各种‘闲钱’,加速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的替代,长期来看就是在分流银行理财产品的潜在客户。”

  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面对存款流失,银行年末揽储的紧张神经提前绷紧,不仅将定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还争相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以吸引资金。

  “往年年底前是最忙的时候,但今年压力更大,考核更严格,现在已经开始发动各种社会关系,揽储是首要任务。”某股份制银行中关村支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从9月29日起,中信银行北京地区将5年期个人定期存款利率上调10%至5.225%。此前在9月19日,我行还分别上调了两年期和3年期个人定期存款利率。”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至此中信银行北京地区5年期及以内各类各期限存款利率,均已达到央行规定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即为基准利率的1.1倍。

  而在此前,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将两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银行理财产品也成为揽储利器。记者登录各大银行的官方网站看到,多家银行都在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其中也不乏大型银行。以某股份制银行为例,日前,该行推出的非凡净值1号,预期7天年化收益率5.5%。起售金额为100万元和300万元,计息天数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较高起点金额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6%至7%之间。

  “从11月1日起,投资起点5万元的稳添利保本型理财收益全线上调,上调幅度超过0.6个百分点。其中,39天期的由3.70%上调至4.30%,88天期由3.90%上调至4.50%,187天期由3.95%上调至4.55%。”某大型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说。

  银率网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全线突破5%。分期限类型来看,除小于1个月以内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略低于“钱荒”期间的收益水平外,其他各期限类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创全年新高。

  “随着年末揽储压力的增大,预计接下来11月、12月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还会进一步走高。”吴泞江认为。

  创新金融工具应对冲击

  银行的存款“反击战”已不限于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等传统方式,有媒体报道,民生银行目前正携手民生加银、汇添富两家基金公司,将依托民生银行平台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届时可将活期储蓄与货币基金收益挂钩,预计年化收益在5%左右。

  来自民生银行内部人士的消息称,该卡为非实体储蓄卡,用户在该卡中的存款可享受超过5%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同时,跨行转入和转出没有任何费用,也支持随时取现。

  “这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脱媒压力的重大举措。”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存款成本向货币市场利率靠拢势不可挡。

  民生银行人士表示,目前电商与基金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体量还不大,但其对银行活期存款的冲击以及对银行盈利模式的颠覆已初露端倪,银行必须快速做出反应,借助银行的公信力及专业性巩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也表示,未来,客户、数据、渠道、智力等将构成银行新的经营资源,形成新的银行盈利模式。

  对此,渤海银行北京分行风险总监陈光伟认为:“现代商业银行日益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跳转出来,如同各类物理实体店遇到移动网络店竞争后的变形一样,预计各商业银行未来经营会体现为几种模式:规模上位,无论表内外,将传统业务规模做到排头兵;渠道上位,通过物理网点铺设、柜面联通、电子联通将渠道平台做到排头兵;技术上位,通过移动设备、电子设备、互联网,线上线下同时营业,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将电子银行平台、数据挖掘、在线金融超市、在线同业交易市场等做到排头兵。”孟扬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