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对理财业务转型 银行需未雨绸缪从长计议

2013年11月25日 09:5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据年末尚有月余,但银行理财产品“提价升量”已经提前到来。据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市银行业近期推出的相当部分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破五”。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此前的年末并没有不同,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和互联网理财的崛起,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预测这会否成为银行理财“最后的疯狂”。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11月9日至11月15日)北京地区共发行426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8个百分点至5.18%,平均投资期限为122天。

  分期限类型来看,除一年期以上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回落0.2个百分点至7.39%外,其余各期限类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走高。

  其中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36个百分点至4.55%,1至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3个百分点至5%。3至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6个百分点至5.22%;6至12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6个百分点至5.39%。

  记者了解到,北京地区某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甚至已经达到了6.1%。另据其他地区媒体报道,当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出现了普遍升高的势头。

  年末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已经成为常态,但与往年比较单纯的存款缺口不同,今年银行面临的形势似乎更为紧迫,甚至有报道称其为银行“存款保卫战”。今年年中的“揽储”热潮中,银监会3月份发布的“8号文”已经对其产生了相当影响。而“9号文”即《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据了解目前也已基本成型,并有望于近期获批并于明年2月开始执行。业界普遍预期,该《办法》的出台将对占银行总资产比例12%的同业业务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届时,银行赖以规避监管机构对贷款额度和投向限制的重要手段将不复存在,存贷比考核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受此影响,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拉存款”的作用或将进一步放大。有业内人士预期,下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还将大幅上升。虽然上述监管文件对于银行理财的影响相比于数年前的“叫停银信合作”并不算直接,但与首批试点发行总计100多亿元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相互映照则不难看出,监管机构对于同业风险的态度是“疏大于堵”。这意味着理财业务今后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同时对银行理财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近来互联网理财的风生水起,就让传统的银行理财业务模式受到了挑战。

  多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显示,其存款规模出现了下降或增速下降的趋势。而与之对比强烈的是同期互联网理财的崛起。最早试水的由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截至三季度末的规模已经达到556.53亿元,相比第二季度末增长近10倍,成为全市场单只规模最大的基金,客户数超过1300万。此后,类似产品频出,并且也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

  当前银行存款流失的主要去向依然是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理财市场,但互联网理财的出现对于银行来说,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客户层的流失。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客户群“下沉”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高,恐怕也有争夺这一部分客户的意图。尽管眼下互联网理财体量相比银行理财的资金规模可以忽略不计,对传统银行理财无法构成威胁,但互联网理财从模式创新的角度看无疑是成功的,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存款流失已成为常态。面对严格的存贷比考核,银信合作、同业业务的“出路”一次次被封堵,理财业务偏离本源在银行看来也是“无可奈何”。但是,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将考验银行理财的硬实力———未来银行理财将向资产管理转型,“从过去单一的存贷款服务提供者转变为多样性金融产品的供给者和创造者,成为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银行理财是全新的业务体系,在利益主体、盈利模式、产品发行、投资运作、风险管理和处置、信息披露等方面与银行传统业务有本质区别,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合格和完善的制度、机构、人员、信息系统等理财业务的软硬件,需要搭建前、中、后台分离的业务流程,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团队,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开发独立专业的IT系统,建设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配备素质过硬的专职人员。在理财资管时代到来之际,银行还需早作打算。薛亮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