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2013年11月26日 09:41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一全新提法意味着,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为需要金融服务的所有人提供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办者尤努斯有句名言:“每个人都享有获得信贷的权利”。

  这位“穷人银行家”通过不辍的努力和探索,让原本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帮助的人,通过小额贷款获得了摆脱贫困生活的机会。这一将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外延不断扩大,让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得到合适的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被认为是普惠金融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很长时间以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热衷于谈论所谓“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因此银行应投入更多资源服务于20%的客户而不是其他那些创造很少价值的客户。而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以得到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在我国,由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往往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因此,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就意味着要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农户以及普通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根据联合国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定义和描述,它应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二是金融机构稳健,要求内控严密、接受市场监督以及健全的审慎监管;三是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四是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因此,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对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服务网络,有效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服务帮助农村和城市地区低收入群体提高生活水平、降低贫困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服务能力大大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幅提高,尤其是“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企业新增贷款9073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37.4%,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19.8个百分点;同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3.3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为1.48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9784万信用农户,8524万农户获得贷款,余额达1.76万亿元。

  同时,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快自身业务结构转型过程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积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为普惠金融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做出了有益探索。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利用覆盖全国城乡的3.9万多个网点,五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262亿元,解决了600万户家庭的融资问题,小额贷款笔均约6.3万元,破解了农村融资服务难题。而民生银行则明确提出“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的口号,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其小微贷款余额已超过4000亿元。目前该行又提出“小区金融”概念,通过铺设金融便民店的方式,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方便地享受到金融服务。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与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基础弱、网点少、成本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亟待加快;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大等。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既有利于实现当前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促改革的总体任务,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平衡发展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而发展普惠金融,首要一点就是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非政府组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扩展到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服务内容从资金支持扩展到非金融服务,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还应当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包括进一步扩大对“三农”、小企业、民生、就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发挥好民间融资在扩大小企业融资来源中的作用。

  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离不开金融创新。因此,应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础型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发展普惠金融,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现状设定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设计可行的指标体系,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还必须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实践探索,这样才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