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 小微金融日渐走俏

2013年11月26日 09:4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小微金融迎来新一轮发展大潮。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拓展了新渠道,传统的小型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草根”的服务力度,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转战小微市场,加快布局。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中国小微金融高峰论坛”上,诸多专家与多位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小微金融的重要地位,无论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都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迎战利率市场化对小微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对小微金融影响呈现正面效应

  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是竞争中体现出利率杠杆作用,更为有效地引导资本要素的配置。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总经理汪素南认为,利率市场化如果有10里路,那么我们已经走了70%的路,最艰难的路在后面。利率市场化对小微金融的影响是中心偏正面的,是一件好事情。

  专家表示,利率市场化迫使商业银行有更强烈的动力来加强小微金融的服务。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做大中型企业贷款收益可能有所降低,商业银行必然会寻求更好的收益,小微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银行业资源向小微企业的倾斜,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小微金融可能会出现兵分两路的趋势。一是大型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向国际化的步伐迈进;二是小型金融机构可以植根于本土,扎根于小微企业,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好好解决。金融机构要有明确定位。比如说原来的几大型商业银行,要把视角放在国际化的经营方向上,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对小微企业进行政策方面的倾斜。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以及城乡银行等,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小微企业。只有这样,把两路兵好好地按照自己各有的优势或者说特色进行资源优化,以及把融资的渠道拓展更宽,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便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各家金融机构布局小微金融进展良好

  当前,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联系更为密切,在小微金融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事实上,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量体裁衣”,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对后期的市场布局也各具特色。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认为,小微金融不仅仅是融资的问题,结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未来小微金融持续发展非贷户结算业务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他表示,希望小微金融服务逐步转向个性化综合的产品组合,而不是一种单一的产品。

  “我们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不仅要融资,还要融智。华夏银行从2009年确定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华夏银行的战略目标,再加上华夏银行本身体量相对小一些,所以做好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的服务,是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银行发展的责任。”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卢小群在论坛上说。

  那么,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否会“缺席”小微金融?建行小企业业务部副总经理李从军认为,在支持小微企业问题上面,实事求是讲大银行还是主渠道。大银行在小微金融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大型金融机构奋起直追

  无论从银监会“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还是从我国不断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来看,大型金融机构有责任为小微企业服务。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冲击着传统依靠利差盈利的银行经营模式,吃大户的业务发展方式不具有持续性。信贷的投行化趋势超出此前的预期,大型金融机构具有做小微金融的内在需求。此外,从客户结构来看,大型金融机构认识到客户的结构应该更为均衡,需要合理分布大中小企业客户群。虽然相对于股份制银行,相对于中小银行来讲,大型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方面起步较晚,但是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李从军表示,大银行来做小微企业,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找到一种内生的动力,是能够充分调动大银行内部各个网点、分支行积极性的一种办法。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未来的方向是朝着专业、专注、批量、标准的方式去做。

  当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拓展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互联网金融发挥了“鲶鱼”效应,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促使传统商业银行还要向互联网企业“取经”,尤其是在缓解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所面临的贷款抵押和担保问题上,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庞东梅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