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引入第三方托管 防范P2P网络借贷风险

2013年12月02日 10:0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期,针对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暴露,监管部门对相关风险进行了警示,一度火热的网络借贷经过爆发式生长后开始进入多事之秋。

  P2P网络借贷被视为一种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且确实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确实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被许多人所看好。但是其频频爆发的风险却发出警示,这一行业若想获得稳健发展,确实需要规范。

  尽管统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但与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相比,网贷平台既缺乏数据和资金流支撑,也几乎没有门槛,加上当前由于投资渠道的匮乏以及大量民间资金的存在,因此只要能够注册平台,许多放款人就会被吸引。门槛低、监管缺乏、资质良莠不齐,这是网络借贷普遍被认为风险要比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高的主要原因。

  从网络借贷产生的背景看,其实际上属于民间金融的范畴,这种借贷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借贷交易双方的信息透明化,提高了资金对接效率,而且随着网贷机构在小贷技术上的探索,确实涌现出了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业务迅速发展的优秀借贷平台。不过同时,由于互联网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风险控制上也增加了难度,一旦网贷平台发生道德风险,那么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风险不易及时隔离,且会通过互联网链条出现发散式的传导,这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以及法律人士的重视。

  尤其是对一些刚刚注册成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如果不采用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时很难将创始者的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分开,也难以把公司的现金流与借款人的资金分离。由此,随着业务量的增大,积累的风险就会水涨船高,这也正是业界专家对这一行业能否良性发展的最大担忧。

  就目前出现“跑路”或者倒闭的网贷平台看,虽然平台本身并不接触资金,且不承担担保职能,但在风险发生时却会难以避免地垫付资金。这意味着,网贷平台实际上隐含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这是因为,部分借贷平台为了吸引放款人,往往打着保本付息的旗号,而且在对接借贷时,会把借款标的分成若干份,打破了借贷双方的“一对一”格局。如此一来,在许多放款人眼里,借贷平台就扮演了隐性担保人的角色,甚至还会出现期限错配,因而在发生坏账时放款人就会要求平台先偿付,本应作为信息中介的借贷平台就有了实质性的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随着小微融资难瓶颈的凸显,许多从业者已经涌入P2P行业,致使这一行业的业务规模迅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贷平台已超过800家。正如专家所言,网络借贷如能发展好就会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发展不好就容易滋生跨地域的非法集资案件。而在规范行业发展和防范风险方面,许多人士认为引入第三方托管机制是可行的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借贷平台直接归集借款人资金,这无疑脱离了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撮合交易的本质。除去借贷风险外,经手借款人资金是导致平台或个别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的直接诱因。因此,如果能够通过第三方托管的方式对借贷平台的资金使用形成外部监督,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借款人以及平台自身经营风险。在此方面,一些P2P平台已经开始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资金托管,如安心贷与盛付通的合作,以把用户资金和自有资金完全分开。另外,有利网则在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开设了专款专用的投资人沉淀资金监管账户,与公司账户物理隔离。

  有了第三方托管后,借款人的资金进出根据用户指令发出,且每笔资金的流动都需要有用途和记录,这样就有效防范了借贷平台挪用客户资金或者卷款“跑路”的风险。除此之外,有的借贷平台还与小贷公司、担保机构合作,以专业机构的运作对借款人资金形成一道安全保障。“我们线上对接的是缺乏投资渠道的放款人,线下对接的则是小贷公司。”有利网创始人任用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已成功对接小额贷款机构5家,累计成交额超过2.2亿元。传统的P2P模式效率较低,需要信贷员在前端大量收集客户信息,而与小贷公司合作后,不但能规模化地服务小微企业,合作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还能提供连带担保,如借款人发生违约则会直接进行代偿。此外,该公司还引入了美国FICO信审模型,以期通过数据积累,不断优化调整模型,以适应中国民间借贷市场,替代线下工作,帮助小微企业降低信审、风控成本。

  P2P网络借贷行业的门槛极低,与从事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形成鲜明反差,这是借贷平台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而近几年屡见不鲜的“跑路”现象,也为这一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专家表示,只有加强对网络借贷的监测,明确监管主体,设立必要的门槛,把不合规的平台挡在行业之外,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害群之马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李文龙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