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现券交易萎缩背后:债市整顿致虚假交易大幅减少

2013年12月02日 14:4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手机终端下载:

  近期,债券收益率节节走高,价格不断下跌的另一面,是债券主体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的大幅萎缩。

  10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5万亿元,同比减少74.9%。这种情况始自今年5月。当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2.69万亿元,同比下降62.0%,环比下降60.6%。

  此前的4月,银行间债市因代持现象引发监管层整顿,随后信托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产品、基金专户等丙类户遭暂停。

  某银行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大部分是持有到期,真正的交易是和券商、基金等对手,而萎缩更重要的原因是债市整顿后虚假交易大幅减少,此前虚假交易占了交易量的绝大部分。

  “有利的一面,违规操作很少了,而不利的一面,随着违规操作少了,流动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债市熊市就来了。”上述银行分析师表示。

  现券交易量逐月萎缩

  “现在交易员除了借钱的时候比较紧张,平时很轻松,原来(整顿前)每天都很忙,后来有时一天做一两单交易就可以了。”上述银行分析师表示。

  交易员闲了下来,背后却是银行间现券交易的巨幅萎缩。

  数据显示,今年1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8.0万亿元,同比增加159.5%,较2012年12月增加9.0%。2月和3月,如果剔除2月的春节因素,交易量也都在月均8万亿左右。4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6.79万亿元,较3月份减少20.1%,不过同比仍然增加24.6%。但到了5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锐减至2.69万亿元。

  上述银行分析师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债市整顿。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于4月25日接到央行金融市场司的通知,暂停信托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产品、基金专户在银行间债市开户。5月7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下发 《关于对非金融机构法人债券账户暂停有关业务的通知》,要求即日起非金融机构法人债券账户除卖出、履行未到期结算合同、转托管已持有的债券外,暂停办理其他业务。

  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进一步萎缩。当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2万亿元,同比下降81.1%,环比下降49.0%。从7月到10月,各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都在一万多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都在80%左右。

  曾有大量虚假交易存在

  原来一家小的城商行,债券交易排名也可以达到二三十名,规模达到三四万亿元。上述银行分析师认为,这不太正常。

  而债市的狂欢持续到了今年三四月份,今年1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仍高速增长,成交8.0万亿元,同比增加159.5%。

  上述银行分析师表示,债市整顿主要针对几个方面:一是虚假交易,增加交易量,争取排名;二是通过代持等方式,隐藏利润或亏损;三是养券,一个券种如果有套利空间,一方养券,另一方提供资金;最后是丙类户输送利益,很多利益输送都是通过丙类户,比如有些业内人士注册私募公司从中倒券谋利。

  虚假交易一个重要的动因是做交易量的排名。

  有知情人士透露,曾有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绝大部分是虚假交易。这位知情人士表示,“有一种说法是95%都是虚假交易,我判断如果没有95%,至少百分之六七十是虚假交易。”

  今年7月初,央行发布公告,要求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债券交易应当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达成,债券交易一旦达成,不可撤销和变更。中央国债登记托管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为未通过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达成的债券交易办理结算。

  央行这一举措进一步扼制了虚假交易行为。

  此前,有交易员在前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报价后可能在结算前会撤销或变更,有些交易员更是不通过前台报价,私下沟通后直接通过后台划转债券。

  上述银行分析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整顿后,有利的一面,违规操作很少了,而不利的一面,随着违规操作少了,流动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债市熊市就来了。同时,同业资产的翘翘板来了,资金流向同业资产。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