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人民币国际化步步为营

2013年12月05日 17:50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面消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周二表示,人民币在10月份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SWIFT有关负责人评价称:“人民币显然是全球贸易融资的领先货币,在亚洲更是如此。”

  人民币近几年来国际化步伐迈得既稳健又快速。中国相关部门极富智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低调务实,政策制定者并无豪言壮语,但各种政策都能切中肯綮。

  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愿景,很少出现在货币当局的政策表述当中,取而代之的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从2009年7月开始,中国央行以货物贸易为起点,开展了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随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一日千里,至今已颇具规模。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支付28000亿元,占外贸总额的比例为13%,而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7%和10%,从中不难看出人民币跨境使用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具备了国际结算货币的雏形,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另外一个重要标准是发挥国际储备货币功能。虽然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欢迎程度持续提高,但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的国家仅有少数几个,人民币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上,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不可回避的步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此着墨较多,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相比于利率、汇率等话题的寥寥数语,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受重视程度更值得关注。

  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外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比如担心资本流出、担心热钱冲击等等,所以《决定》中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外汇管理部门正按照部署紧锣密鼓地准备,在扩大开放与风险防范之间寻找平衡。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