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焦煤:当空头来敲门

2013年12月26日 13: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新品种上市加速,其中动力煤期价上市后震荡走高,成为新品种最牛品种;而今年国内第一个挂牌上市的新品种焦煤,上市以来跌幅位居9个新上市期货品种之首,为空头大军带来了一场熊市盛宴。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二季度一度出现硬着陆担忧,年末货币供应持续收紧,政策普遍打压产能过剩行业,令空头频频“敲门”,这一忧虑在新的一年仍然存在。

  但值得肯定的是,焦煤期货完善了期货市场煤焦钢产业品种序列,有效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利用焦炭、铁矿石、螺纹钢等相关品种进行套利、套保交易的企业不在少数,特别是进口商与贸易商,普遍利用焦煤期货来进行风险管理。

  上市成交较活跃

  今年3月22日,焦煤期货打响了期货新品种的第一枪。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炼焦煤,焦煤处于煤焦钢产业链的源头,在产业链条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国内期货市场上已上市相关品种有焦炭、螺纹钢、线材等。

  业内人士指出,焦煤期货上市于煤矿企业、钢铁企业、独立焦化企业均是利好,其均可以运用焦煤期货来规避市场风险,减少成本和利润波动幅度,实现自身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以煤矿企业为例,由于其处于产业链源头,难以随着焦煤市场行情频繁调整产量,价格调整周期也较长,因此它不仅可以根据远期价格信号及早调整生产计划,还可以锁定焦煤销售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上述人士还表示,从下游来看,目前钢铁企业已经可以利用钢材期货管理钢材价格波动风险,但对于作为上游原料的焦煤,钢铁企业还缺乏相应避险工具。上市焦煤期货后,钢铁企业可以从上下游两头管理市场风险。此外焦煤期货上市交易后,可以为独立焦化厂提供从原料到产品的闭合保值链条。

  同时焦煤期货上市后,丰富了期货投资策略。中大期货分析师熊剑指出,煤焦钢产业链期货品种间跨品种套利机会不断显现,焦煤与焦炭短线的套利交易机会出现了近20多次,长线的机会出现近5次机会,每次价差变化60-150个点之间,整个价差出现拉大的趋势,而焦煤与螺纹钢之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4次长线套利交易机会,价差点位均在300个点之间,焦煤和螺纹钢的1比1价差维持在2500点上150点之间波动,相关性方面,焦煤、焦炭及螺纹钢品种上面基本属于同涨同跌,焦煤与其他两品种的相关系数排除移仓时价格数据的误差,分别在0.8与0.7 ,相关程度明显。

  期价缘何下挫

  与一些品种明显不同的是,焦煤期货上市首日未现“开门红”,且向下趋势除了三季度有短暂的反弹以外,一直延续到岁末。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从3月22日至12月25日收盘,焦煤期货指数从最高1304元跌至1050元,跌幅近19.5%。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上也呈回落之态。“这加剧了基本面供应过剩,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负面影响放大;中国经济转型,环境治理对煤炭需求放缓,再加上钢铁行业亏损和环保整顿力度加大,需求放缓是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的最大因素;进口煤的冲击,在海外煤价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原本供应过剩的格局在进口煤大幅增加驱动下进一步加剧。”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指出。

  熊剑指出,煤焦钢行业库存积压贯穿始终,炼焦煤港口库存从年初的700多万吨持续上涨至年底的850万吨左右,下游焦钢企业炼焦煤库存持续走高,至年底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下游钢材库存方面,粗钢日均产量持续维持高位,而需求端的疲软,钢材库存积压,整体库存大大高于往年同期,钢材价格持续走低,钢厂压低对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整体来看,煤焦钢产业链基本面的疲软,是造成焦煤、焦炭及钢材价格今年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就明年焦煤期货价格运行预期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方面明年整体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从紧的可能性较大,期待政策对于经济方面的刺激,带动产品消费端的复苏;而淘汰落后产能,雾霾天气的治理,煤炭行业限产,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或对焦煤价格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低,整体价格维持弱势收敛的可能性较大,波动幅度进一步减小。

  程小勇也表示,明年焦煤价格反弹也是阶段性的,总体还是在低位徘徊,未来焦煤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强化煤焦钢产业链联动性的研究,提供更加合理的套利套保方案,并结合焦煤交割的地理位置和产销区的特点,设立更多的交割库,方便企业套期保值。

  □本报记者 官平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